3、 A或B=>(矛盾)非A且非B
4、要么A要么B=>(矛盾)A且B或者非A且非B
4、 假言命题及推理(假设前提成立)矛盾:(A且非B)
A(必肯)=>B=>C=>D=>E(必否) 关联词:1)、如果……那么/就
2)、若……则 =>由前推后 3)、只要……就 只有……才
=>(前必要后充分)由后推前 除非……否则不
*谁是必谁被推出 1)、AAA是AA的必要条件 AA→AAA 2)、要想AAA,必须AA AAA→AA 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假言命题二难推理:(1)、A→B,非A→B=>B一定成立
(2)、A→B,A→非B=>A一定不成立
申论知识点
1、先审题,后看材料,材料很重要
2、原则:政府角度看问题:1)、客观承认问题2)、辩证的分析问题 3)、积极地解决问题
3、关键词来源于材料:非作文题作答时,要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词 申论能力要素
1、理论政策:对于国家政策和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热点知识:对于社会热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3、思想表达:文字表达能力
4、材料解读:从材料中找到要点的能力
材料
1、特点:1)、公开性
2)、消极性:材料一般涉及到的问题,且问题很重要 3)、辩证性:既谈到问题,又会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4)、非敏感性 ※2、逻辑:(材料提供的信息)
常规型: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争议型:引发争议性的问题+正方观点和理由+反方观点和理由 题型:归纳概括(概括什么)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贯彻执行(应用文、公文) 综合分析(分析什么) 特殊要求:身份、分条书写
做题习惯:题号、题型、题干关键字、材料范围、字数、分值 ※选择要点 1、标志性词汇法:
1)、表明重点的标志性词汇:转折连词(后跟的一般是问题) 2)、表明对策的关键词:建议、要、需要、将要、应该等后跟的对策 3)、表结论的关键词:总之、所以、这样、这的后面跟的结论 2、跳读法:应用于数据型材料 跳过数字,看文字比较集中地部分
3、快读法:案例型材料:某国、某人、某单位、某地、某部门 快速浏览5要素:主体:谁的
处境:主题面临的社会环境或面对的问题
※做法:在此处境下,主题做了什么
结果:好/不好
启示:此种做法是否适合学习
对策从做法中来
5、 精度法:观点型材料:某人针对某事发表的某种看法 1)、主体:谁发表的观点(身份、市级以上领导) 2)、客体:针对什么事发表了观点
3)、观点:说了什么、是什么态度(支持或反对) 4)、理由:为什么发表这一观点 5)、推论:核心思想(该怎么做)
提出对策:多角度、多方式、解决问题(问的是怎么做)
1、针对性:对策要能够解决问题 2、可行性:对策合理合法
3、操作性:对策具体(看对策就知道怎么做)
详解:
1、明确身份:1)政府类身份——注意权限
2)非政府类身份——注意代表的利益方 2、找准问题:先概括问题、选择要点:如何找对策 1)、找出材料中的直接对策:
a:建议、要、需要、将要、应该等后面的句子 b:成功案例的做法
2)、找出材料中的间接对策:由问题原因推对策 3、紧扣材料的自创对策
1)教育宣传(思想意识) 2)行政手段(监管手段) 3)经济手段(税收调节、价格调节) 4)监督手段(内部监督、媒体监督) 5)法制手段 4、书写规范:总括句+对策
※贯彻执行:公文和应用文
1、格式问题:
1)是否要求格式:题干中有内容要点,不用考虑格式,直接书写正文 2)格式:
A:标题:首行居中(不加《》)
标题的内容:(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
注意:一般宣传类的公文,尤其是在网上发布的一般不能省略事由 B:主送机关或称谓
格式:标题下一行顶格写,后加:
① 主送机关:单位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② 称谓:当公文是给某个群体的时候,一般考虑对象和场合
C:落款/发文机关
格式:正文下一行右侧,发文机关单位全称 D: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