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小跳蚤历险记
■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石玲玲
【摘 要】设计意图: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期刊名称】当代学前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3 【总页数】3
【关键词】音乐游戏;历险记;小班;幼儿天性;设计意图;创造潜力;求知欲;快乐 设计意图:
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性强。生活中,我发现“捉迷藏”和“挠痒痒”都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因此找来了许卓娅教授《我和音乐做游戏》中的两段音乐,并剪辑成本次活动中的AB段乐曲。整段乐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既亲切又有趣,体验到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而这也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主旨之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并能根据音乐节奏创编身体动作。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充分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跳蚤”指偶、“小猴”胸饰和自制跳蚤拍;
2.乐曲磁带一盒(由《拨弦》和《小老鼠和泡泡糖》剪辑而成的AB乐段),录
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神秘出示“跳蚤”指偶,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1)师生随A段音乐边跳边做拍手、跺脚等动作入场,初步感知A段音乐。 (2)教师夸张表演,神秘引出“跳蚤宝宝”。
师:呀,我的手臂有点痒;不好,我的肚子好痒啊。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边说边表演痒得难受的样子,最后神秘地从衣服中“抽”出“跳蚤”指偶。 师:哦,原来是你在搞鬼。这是调皮的跳蚤宝宝,最喜欢跳着挠人痒痒了。 (3)幼儿学“跳蚤宝宝”跳一跳。
(分析:本环节以邀请幼儿做游戏导入活动,幼儿在拍手等简单的动作中初步感受A段音乐的活泼欢快。而“小跳蚤”则在教师夸张、有趣的表演中神秘出现,这充分调动了幼儿对“小跳蚤”的好奇和继续游戏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在“挠痒痒”游戏中,幼儿学习创编身体动作。 (1)幼儿创编身体各部位“痒”的动作。
师:看着小朋友跳,跳蚤宝宝就想挠痒痒了。(教师边说边跳动指偶)瞧,它跳、跳,跳到肩膀上,好痒,肩膀动一动;跳、跳,跳到头顶上,哎哟,痒死我了,怎么办呢?
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动一动头。
师:原来跳蚤宝宝跳到哪里,哪里就痒,就得动一动。那它还可以跳到哪儿挠痒?身体该怎样动一动呢?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并有节奏地动一动身体。
师:听,音乐响起来了,跳蚤宝宝跳到哪里,那里就跟着音乐动一动吧! “跳蚤宝宝”随A段音乐依次在幼儿身上不同部位跳,教师可用语言适当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动一动。
(2)幼儿变出“小跳蚤”,玩“挠痒痒”游戏。
师:变、变、变,变出两只小跳蚤。现在,它想跳到你的头上挠痒痒,请注意听好音乐,哪里是小跳蚤在跳,哪里是身体在动一动。
师生起立,“小跳蚤”随A段音乐在头上跳一跳后,头跟着音乐节奏动一动。游戏时,教师可适当变换跳的部位如肩膀、膝盖、小脚等。 师:除了刚才跳的地方,小跳蚤还可以跳到身上的哪里呢? 幼儿再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变换身体不同部位跳。
(分析: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特意将A段音乐中小跳蚤的“跳”和身上痒的“动”分成两部分,逐层深入地呈现给幼儿。幼儿从观看教师做“痒”的动作到自己想象跳的部位、创编身体动作,从教师语言提示“动一动”到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动,再到“变出小跳蚤”又跳又动,这是逐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巩固动作的过程,而正是在这样层层递进的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3.区分 AB两乐段的不同特点,幼儿玩“捉迷藏”游戏。
(1)幼儿完整欣赏A、B两个乐段,教师在B段做“拍跳蚤”的动作。 师:小跳蚤的游戏好玩吗?可是有只小猴子却不怎么喜欢,石老师这儿有段音乐讲的就是小跳蚤和小猴子的故事,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小跳蚤跳着在挠痒,哪一段音乐是小猴子出来了。
(2)幼儿创编B段动作,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不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