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凉之品,发汗作用比较缓和,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而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干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者。其中部分药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明目、止咳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风热目赤、风热咳嗽等证。临床多与清热药物配伍应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

本品本品辛凉,入肺,轻扬升浮,有发散风热作用,是治疗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等常用药。常与荆芥、银花、连翘等配伍,如银翘散;或与桑叶、菊花等同用,如桑菊饮。

2.清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本品既能发散风热,又能清头目、利咽喉,常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多与菊花、牛蒡子等明目利咽药同用,如薄荷汤。

3.透疹解毒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

本品有透疹解毒作用,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常与蝉蜕、荆芥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4.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证。

本品有疏肝解郁作用,用于肝气郁结证,常与柴胡、白芍等配伍,如消遥散。

用法:不宜久煎,入煎剂多后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本品辛寒,入肺,既可疏散风热,又有宣肺祛痰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常与银花、桔梗等配伍,如牛蒡汤。

2.宣肺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 本品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作用,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3.利咽散结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泄寒清,有利咽散结、清热解毒作用,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常与薄荷、银花、桔梗等配伍。

4.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本品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常与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等同用。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本品甘寒清热,轻浮宣散,主入肺经,善开宣肺气而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常用于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1)治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常与薄荷、连翘等同用, (2)治咽痛音哑。常与胖大海同用,如海蝉散。

2.透疹止痒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

本品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作用,为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证之常用品。

(1)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薄荷、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2)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常与防风、荆芥、苦参等配伍,如消风散。

3.祛风止痉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入肝经而善凉散肝经风热而解痉,故亦常用治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1)治小儿外感夹惊、惊痫夜啼。可用本品研末,薄荷、钩藤煎汤送下,如止啼散;

(2)治小儿急热惊风。可配牛黄、黄连、僵蚕等同用。 (3)治破伤风证。轻证可单用本品研末,以黄酒冲服;重证可配伍天麻、僵蚕、全蝎同用,即五虎追风散。

4.退翳明目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本品尚有退翳明目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翳障等证,可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如蝉花散。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本品轻清宣散,甘寒清润,入肺经,能透毛窍、散风热,为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的常用药,每与菊花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2.润肺止咳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之咳嗽。

本品既能发散风热,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嗽,常治风热犯肺、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1)治风热犯肺之咳嗽。多与菊花、杏仁、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2)治燥热伤肺之咳嗽。多与杏仁、浙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 3.平肝明目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本品又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凉血明目,每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及肝热目赤涩痛,或肝虚眼目昏花等证。

(1)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 (2)治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目赤、涩痛、多泪。,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

(3)治肝阴不足之目暗昏花。可与黑芝麻配伍,如桑麻丸。 此外,本品兼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衄等证。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

本品轻扬辛散,芳香疏泄,入肺经,能透肌表,散风热,为疏散风热之要药,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2.清肝明目用于目疾。

本品亦入肝经,能清头目、止头痛,清肝明目作用良好,兼养肝阴,常用于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或肝阴不足之目疾。

(1)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的目赤肿痛。常与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2)治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常与枸杞子相须为用,如杞菊地黄丸。

3.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又善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配伍。

4.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本品苦寒清泄,有清热解毒之效,尤善治疔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散。

桑叶与菊花功用对比

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均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且常相须为用;并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然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每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痈肿疮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1.发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等证。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凉之品,发汗作用比较缓和,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而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干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者。其中部分药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明目、止咳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风热目赤、风热咳嗽等证。临床多与清热药物配伍应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2pa29oum29s4tl8lgrm6o2vt5lzqa00cn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