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安全性和稳定性措施
可移动式浮岛,枯水期在保证通航情况下浮岛向河中心移动2米,丰水期浮岛移至岸边,减少浮岛对水流的阻挡。
浮岛在材料使用和结构设计上,采用高强度材料,结构流畅阻力小,减少浮岛、对行洪的影响,避免水流冲击对浮岛的结构破坏。
在河道水流冲击区预留10米缓冲区,不设置净化设施等阻碍行洪构筑物。但考虑景观因素在该区域内设置一些景观浮岛、种植适量植物美化环境。
浮岛宽度调整,枯水期水质差、水流小,利用浮水植物生长速度快,植物向河心生长,丰水期水质好、流量大,收割植物去除水体养分,减少植物面积、减少浮岛对水流的阻挡。
在浮岛和航道之间设立防护桩,避免浮岛日久固定装置出现意外,飘落河道阻碍水流。同时避免船只对浮岛的破坏,造成浮岛漂移阻碍行洪。
浮岛与驳坎直接固定,同时结合锚固,双重固定确保浮岛安全。
在丰水期加强人工管理,确保固定设施,浮岛组件安全、牢固,及时对浮岛进行维护、修补、加固等工作。避免上游漂浮物在治理区水面聚积,发现大面积水葫芦等漂浮物及时处理。
施工河段前在保证通航情况下,设置截污设施截留污物垃圾,避免垃圾、植物残枝与浮岛等设施纠结阻碍水流、防碍泄洪。
植物选种以抗风能力强,风阻力小的植物,避免台风对浮岛植物的影响和破坏。
第八章 工程和长效管理工程构建
8.1 水生态系统的管理
及时清除河道内的各类垃圾(落叶枯枝、有机高聚物制品、各类生物固体废物等)。
按要求及时收割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根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涨落情况,即使捕捞或补充放养。 及时更换衰老的植物。
及时防治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绵、浮萍的入侵、蔓延。 防止非管理人员入河打捞“水草”,破坏水生植被。
控制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鳊鱼等对水生植被的危害,及时消除它们。 按时检查维修机电设备。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9.1 环境保护
9.1.1 施工噪声的控制
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应尽量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运行,同时可考虑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上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已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9.1.2 施工现场废物的处理
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清理、集中堆放,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确保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同时施工完成后也应加强对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除水面漂浮物以及死亡的动植物残体,防止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9.1.3 倡导文明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堆周围居民、工厂、学校的影响,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村委会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 9.1.4 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项目开发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9.2 劳动安全
9.2.1 危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度和天气影响;其二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主要是机械操作、水下作业等因素带来的危害。 9.2.2 劳动安全防范措施
1)防冻与防暑
为防范寒冻,要准备必要的防寒装备,可避开极冷天气的室外作业;为防范暑热,可避开高温时间室外作业,准备充足的防暑降温饮料和非处方药。
2)防止机械伤害和水下作业危险
为防止机械伤害和水下作业危险,设备的可动部件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河道边常备救生衣、救生圈;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第十章 工程的预期效益及推广应用
10.1、预期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本项目经济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与每天需要引进XX水来冲刷的成本比较,本项目技术投资少,见效快。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技术实施可对XX各河道的所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改善水体水质,为该段水清、景美、岸绿的水景观建设作出贡献;提升河道沿岸居民、师生的健康生活指数;此外本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示范区,具有示范教育意义。
(3)环境效益
本项目环境效益明显。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改善入河水水质,使污染水体水质明显改善,降低入河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提高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扬尘,促进健康河道水陆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10.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将技术的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长效性高度统一,能有效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明显优势。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最容易受到城市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城市河流通过修建堤防、污水排放、河道硬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活动,呈现出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等特征,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建设包括制订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持续进行环境整治、建立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体系,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恢复等多项内容,其中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研究包括城市河道水环境、环境
及水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城市河道建设与河道整治等,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恢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不同于城市外围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使得城市河道建设与整治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根据河流、城市的生态功能以及主要特征,采取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维持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积累大量的经验,对于不同区域的河流生态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河流水系比较发达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城市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研究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但生态修复工程实例相对较少。据报导,仅南方城市有部分河道治理生态工程,且多数为生态修复景观工程,集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沿不多见,因此,由我司研发的该集成技术在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整治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是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该技术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该技术适用于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修复,对水质深度净化处理效果也非常显著。
10.3、推广计划
本示范项目的集成技术推广分二步进行。
首先根据既定的技术,结合所选河道河流特征和周围景观等因素,优化设计方案,建设河段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监测分析示范工程效果,并实时进行总结,对既定的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宜性进行检验和鉴定。
XX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20120427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