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不时?风雨之.A.? ?物之已至者?.?之,可也?怪.?C. ?万物之怪,书不说?.
?乱?祅是生于.
B.? ?生于今而志乎古?.??本事不理.D.?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解析:选D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介词,从;介词,在。C项,对……感到奇怪;奇怪的现象。D项,均为“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体矣?①君子有常.
A.? ?②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无安国?①三者错.?B. ?②小人错其在己者?.?①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C.? ?②德行厚,知虑明?.?甚尔,其灾甚惨?①其说.D.? ?②万物之怪,书不说?.
解析:选C A项,①无通假,②通“尝”,曾经;B项,①无通假,②通“措”,放弃;C项,均通“智”,智慧,聪明;D项,均无通假。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本事不理 ..B.风雨之不时 ..C.地有常数矣 ..
D.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 ..
解析:选D A项,“本事”,古义为“农事”,今义为“本领”。B项,“不时”,古义为“不按时节”,今义为“时时、常常”。C项,“常数”,古义为“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为“表示常量的数”。D项,“德行”,古今义相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物而多之 .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是以日进也 .C.文王康之 .
B.君子道其常 . D.大王而思之 .
解析:选C 例句中“多”为“使……多”。A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项,“道”名词作动词,“遵行”。C项,“康”使动用法,“使……快乐”,和例句相同。D项,“大”意动用法,“认为……大”。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光晖不赫(显耀) .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隆重) .C.大天而思之(思慕) .D.孰与应时而使之(哪里) .
解析:选B B项中“隆”为“尊重”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日月?在天者莫明于.?A.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重法爱民而霸?.C.? ?颂之?从天而.
?命在礼?国之.?B.
?大天而思之?.
?则光晖不赫?.D.? ?耻师焉?于其身也,则.
解析:选A A项,“于”均为介词,“比”。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天。C项,表顺承,“就”;表递进,“并且”。D项,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霸。
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
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
解析:选B B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
8.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
(选自《荀子·性恶篇》,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有疾恶焉 疾:嫉妒 .B.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贼:陷害 .
C.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聪:听得清楚,听力好 .D.将有所让也 让:责备 .
解析:选D D项,让:推让,辞让。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荀子观点“性恶论”论据的一项是( )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③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 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 ⑤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⑥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
A.①②④ C.②③⑥
B.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选C ①是总括句,不是论据;④是性善的表现;⑤是比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自己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
B.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指出人有嫉妒、憎恶之心,有好利好声色之性情,从而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
C.荀子驳斥孟子的“性善论”是为了突出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D.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宗旨则在于批判人性,驳斥孟子,让人警醒。 解析:选D D项,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宗旨则在于以道德的、政治的手段去改恶为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
(2)可以用来看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用来听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视力和听力不可能学到是很清楚的了。
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