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项目 性状 鉴别 有关物质 溶出度 含量均匀度/装量差异 残留溶剂 水分 粒度分布 无菌 细菌毒素 其他 含量 3.2.P.5.2 分析方法
方法(列明方法编号) 放行标准货架期标准限度 限度 列明质量标准中各项目的检查方法。 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
按照《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及现行版《中华人民国药典》附录中有关的指导原则提供方法学验证资料,逐项提供,以表格形式整理验证结果,并提供相关验证数据和图谱。示例如下:
表xx: 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结果 项目 专属性 专业资料
验证结果 辅料干扰情况; 已知杂质分离; .
难分离物质的分离试验;强制降解试验;…… 线性和围 定量限、检测限 准确度 精密度 溶液稳定性 耐用性
3.2.P.5.4 批检验报告
提供不少于三批样品的检验报告。 3.2.P.5.5 杂质分析
以列表的方式列明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分析杂质的产生来源,结合相关指导原则要求,对于已知杂质给出化学结构并提供结构确证资料,并提供控制限度。可以表格形式整理,示例如下:
表xx:杂质情况分析
杂质名称 杂质结构 杂质来源 杂质控制限度 是否定入质量标准 针对已知杂质进行 针对已知杂质进行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等 色谱系统耐用性、萃取(提取)稳健性 专业资料
.
对于最终质量标准中是否进行控制以及控制的限度,应提供依据。 3.2.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说明各项目设定的考虑,总结分析各检查方法选择以及限度确定的依据。
如果国外药典已收载,一并进行比较。
与原研药品进行质量对比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及结果。 13.6(3.2.P.6)对照品
在药品研制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药典对照品,应说明来源并提供说明书和批号。
在药品研制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自制对照品,应提供详细的含量和纯度标定过程。
13.7(3.2.P.7)稳定性 3.2.P.7.1稳定性总结
总结所进行的稳定性研究的样品情况、考察条件、考察指标和考察结果,并提出贮存条件和有效期。示例如下:
(1)试验样品
表xx:样品情况
批 号 规 格 原料药来源 专业资料
.
及批号 生产日期 生产地点 批 量 包装材料
(2)研究容
表xx:常规稳定性考察结果
项目 放置条件 考察时间 考察项目 分析方法及其验证 高温 高湿 影响因 素试验 光照 其他 结论 加速试验 中间条件试验 长期试验 其他试验 专业资料
.
结论
填表说明:
1)影响因素试验中,尚需将样品对光、湿、热之外的酸、碱、氧化和金属离子等因素的敏感程度进行概述,可根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获得的相关信息,从产品稳定性角度,在影响因素试验的“其他”项下简述;影响因素试验的“结论”项中需概述样品对光照、温度、湿度等哪些因素比较敏感,哪些因素较为稳定,作为评价贮藏条件合理性的依据之一。
2)稳定性研究容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根据加速试验的结果,必要时应当增加中间条件试验。
如在25℃±2℃/60%RH±5%RH条件下进行长期试验,当加速试验6个月中任何时间点的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则应进行中间条件试验,中间条件为30℃±2℃/65%RH±5%RH。如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为30±2℃/65±5%RH的条件,则无需进行中间条件试验。样品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将根据稳定性研究的情况综合确定。
“其他试验”是指根据样品具体特点而进行的相关稳定性研究,如液体挥发油类原料药进行的低温试验,注射剂进行的容器密封性试验。
3)“分析方法及其验证”项需说明采用的方法是否为已验证并列入质量标准的方法。如所用方法和质量标准中所列方法不同,或质量标准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