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密度 溶液稳定性 耐用性
3.2.S.4.4 批检验报告
提供不少于三批样品的检验报告。 3.2.S.4.5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说明各项目设定的考虑,总结分析各检查方法选择以及限度确定的依据。
如果国外药典已收载,一并进行比较。 12.5(3.2.S.5)对照品
药品研制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药典对照品,应说明来源并提供说明书和批号。
药品研制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自制对照品,应提供详细的含量和纯度标定过程。
12.6(3.2.S.6)包装材料和容器 (1)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表xx: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 包材类型注1 包材生产商 包装容器 专业资料
.
包材注册证号 包材注册证有效期 包材质量标准编号 注1:关于包材类型,需写明结构材料、规格等。
例如,复合膜袋包装组成为: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聚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
提供包材的检验报告(可来自包材生产商或供应商)。 (2)阐述包材的选择依据。
(3)针对所选用包材进行的支持性研究。 12.7(3.2.S.7)稳定性 3.2.S.7.1稳定性总结
总结所进行的稳定性研究的样品情况、考察条件、考察指标和考察结果,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贮存条件和有效期。可以表格形式提供以上资料,具体可参见制剂项下。
3.2.S.7.2上市后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应承诺对上市后生产的前三批产品进行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并对每年生产的至少一批产品进行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当局。
提供后续的稳定性研究方案。 3.2.S.7.3稳定性数据汇总
专业资料
.
以表格形式提供稳定性研究的具体结果,并将稳定性研究中的相关图谱作为附件。色谱数据和图谱提交要求参见制剂项下。
13. (3.2.P) 制剂
13.1(3.2.P.1)剂型及产品组成
(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表1(注:依次编号,下同):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
成分 用量 过量加入 作用 执行标准 工艺中使用到并最终去除的溶剂
(2) 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 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13.2(3.2.P.2)产品开发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具体为:
3.2.P.2.1 处方组成 3.2.P.2.1.1 原料药
专业资料
.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
3.2.P.2.1.2 辅料
说明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围,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并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
3.2.P.2.2 制剂研究 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文献信息(如原研药品的处方信息)、研究信息(包括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处方确定等研究容)以及与原研药品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需说明原研药品的来源、批次和有效期,自研样品批次,对比项目、采用方法),并重点说明在药品开发阶段中处方组成的主要变更、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
如生产中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应说明并分析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
对与制剂性能相关的理化性质,如pH、离子强度、溶出度、再分散性、复溶、粒径分布、聚合、多晶型、流变学等进行分析。提供自研产品与原研药品在处方开发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例如有关物质等。如为口服固体制剂,需提供详细的自研产品与原研药品在
专业资料
.
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推荐采用f2相似因子的比较方式。
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
简述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过程,重点描述工艺研究的主要变更(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
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中试放大批、生产现场检查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分析结果(例如有关物质、溶出度以及其他主要质量指标)。示例如下:
表xx:批分析汇总
生产 日期 生产 地点 样品样品质量 其他 指标 批号 规模 收率 用途 含量 杂质
3.2.P.2.4 包装材料/容器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