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有趣的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用植物籽粒的色彩粘贴图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依据绘好的图样,选择色彩、大小适合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生动,富于美感。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植物籽粒、胶水或乳胶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植物籽粒,说说这些植物籽粒的名称,想一想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幅画?引出课题:《植物籽粒拼图》 三、讲授新课:
1、课件演示课本籽粒拼图的作品。 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1)分析这些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2)从造型上分析这些植物籽粒拼图作品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3)从颜色上分析这些植物籽粒拼图作品有什么特点?
(4)分析每件作品,说说这些作品用了哪些植物籽粒。是如何用这些籽粒来进行创作的?
(5)你将如何更巧妙地运用这些植物籽粒创造出更精美的作品? 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1)设计画稿。
(2)在画稿上均匀地涂上胶水。 (3)选择植物籽粒粘贴在画稿上。 四、作业设计:
运用你手中的植物籽粒,粘贴出一幅美丽的拼图。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画稿设计要简洁,概括,有创意。
(2)涂胶水要均匀,稍微多一点,注意不要涂到画稿的外面。 (3)选择植物籽粒要合理,颜色、排列要好看。 五、课堂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植物籽粒拼图作品。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 连环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3、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狐狸和乌鸦》,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的过程。这种形式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4、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你能根据这些画,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 5、作业设计:
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造型特征。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学生作业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
展示学生的连环画作品,并请同学们互相评价。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
第5课 演电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教学重点: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废旧纸盒、纸袋、胶水,绘画用笔,彩纸。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放映电视短片、动画片、故事片、小品、…… 2、组织学生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 3、教师展示:
连环画作品,展示出不同的几幅。
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面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说说理由。 a、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b、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c、教师将学生的连环画插进电视机壳之中(纸盒制作)。 请两名同学前来与老师一起演电视给大家看。 4、我们一起看电视。
三、打开课本,看书第26-27页。 1、书中都介绍了什么? 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连环画的绘制方法。 2、你看懂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制作。 3、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做适当演示。 四、作业设计:
分组编故事,画连环画,演电视给同学们看。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优秀作品,并引导评价。 2、小组表演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6课 红色的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色相卡、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颜色。 2、认识“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和不出来的,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原色”也叫“三原色”。 3、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课件)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A、这些图片的色彩与前面的图片色彩有什么不同?(以红色为主)你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受?(热烈、喜庆、奔放) B、这些图片中哪些物体是红色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红色的或者含有红色成分的?(出示色相卡)
C、这幅作品全部用的都是红色的吗?(师生共同分析) 师小结:以红色为主的画,并不不是全部都是红色的。 4、小组讨论:
你认为都用哪些内容可以用红色的画面去表现?应当如何去表现? 三、作业设计:
创作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A、选材方面: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物象。 B、用色方面:一定要以红色为主来表现,其它颜色也要有。 六、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7课 黄色和蓝色的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 教学重点:认知黄、蓝色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绘画时注意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黄色和蓝色的两组画。 提出问题:
第一组和第二组画面有什么不同? 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2、启发提问:
(1)黄色和蓝色的画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2)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使可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一天中哪个时间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 (3)出示课件:欣赏黄色和蓝色的画 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并以红色为主的画联系起来讲解) A、黄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黄色的画? 蓝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的画? 你是怎么理解的?(色调) B、画面上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黄色或蓝色?这些颜色都一样吗?(出示色相卡,认识深浅不同的黄色和蓝色。) C、画面中还用到了哪些颜色? 五、作业设计:
创作一幅以黄色为主或者以蓝色为主的画。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指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
2、欣赏大师之作,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新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8)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