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1、平面控制系统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系统,系统布设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沿本工程外围采用测角精度为2秒,测距精度为2mm+2ppm全站仪,布设一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不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好定位桩。 2、高程控制系统
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四等的高程控制系统,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3、放线控制 1、施工流程
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桥的中线,纵向每隔10米设置一中桩和一对边桩,用水准仪在中桩和边桩上分别标记现场实际高程。 根据桥中线放出桥两侧边线,设置边桩,在路口圆弧测设中,在保证准确度和精度的前提下,为施工方便可采用市政部门较为通用的“中央纵距离法”。 2、施工方法
⑴ 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网进行闭合复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与
6 / 11
相邻工程的测量控制点、网进行联测,测量记录及结果由业主及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进入正式施工。
⑵ 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网,结合各条施工线路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⑶ 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志牌,以防止损坏。
⑷ 根据控制点测放出中线控制桩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 ⑸ 桩基施工采用线路中线桩控制,并根据线路曲线的特点,加密至10m一点作控制,以确保曲线段线型流畅。 3、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
⑴ 施工中应尽量保护所有标志,对施工中不移动的中桩及距中线较近的中线水准固定点用石堆或浇注砼或其它措施予以保护。对于施工中无法保留的标志和水准固定点,将其移至桥段范围之外。 ⑵ 施工期间应定时对导线,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保证其位置没有发生位移。
⑶ 具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以简练、实用、保证精度为原则,建立复核制度,复核人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 4.2工程测量精度要求
4.2.2 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
7 / 11
隔不大于30km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GPS控制点;
2、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1 二级及以下公路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导线长边长仪器精测距相对 误差 度(km) (m) 度等级 中误差 (″) 2″12 400~级仪器 ≤30 ≤1/2000 600 6″ 20 级仪器 联测检核 方位闭合差相对闭合(″) 差 24n ≤1/2000 40n 注:表中n为测站数。
4.2.3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二级及以下公路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五等 每千米高差全中路线长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误差(mm) (km) (mm) 15 30 30L 注: L 为水准路线长度。
2、水准路线应每隔30km与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一次。 4.2.4 定测放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高程检测较差不应超过30线路长度,单位为km);
2、交点的水平角观测,正交点1测回,副交点2测回。副交点水平角观测值较差不应大于表6.2.4-1的规定;
L mm(L
为检测
8 / 11
表3 副交点测回间角值较差的限差
副交点测回间角值较差限差仪器精度等级 (″) 2″级仪器 6″级仪器 15 20 4、线路中线测量,应与初测导线、航测外控点或GPS点联测。联测间隔宜为5km,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10km。线路联测闭合差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中线联测闭合差的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线 路 名 称 (″) 一级及以上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30n相对闭合差 1/2000 1/1000 60n注:n为测站数;计算相对闭合差时,长度采用初、定测闭合环长度。
6.2.5 定测中线桩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千米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梁或隧道轴线控制桩、转点桩和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2 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大于50m,平曲线部分宜为20m。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10m;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的或
9 / 11
在回头曲线段,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5m;
3 中线桩位测量误差,直线段不应超过表6.2.5-1的规定;曲线段不应超过表6.2.5-2的规定;
表6.2.5-1 中线桩位测量的限差要求 线路名称 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纵向误差(m) S?0.12000横向误差(cm) 10 S?0.11000 10 注:S为转点桩至中线桩的距离(m)。
表6.2.5-2 曲线段中线柱位测量闭合差限差
纵向相对闭合差(m) 横向闭合差(cm) 线路名称 平地 一级及以上公路 1/2000 二级及以下公路 1/1000 山地 平地 1/1000 1/500 10 10 山地 10 15 4 断链桩应设立在线路的直线段,不得在桥梁、隧道、平曲线、公路立交或铁路车站范围内设立;
5 中线桩的高程测量,应布设成附合路线,其闭合差不应超过
50Lmm(L
为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KM)。
6.2.6 横断面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表6.2.6的规定。 表6.2.6 横断面测量的限差 线路名称 距离(m) 10 / 11
高程(m) 一级及以上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l?0.1100l?0.150 hl??0.1100200 hl??0.150100 注:1 l为测点至线路中线桩的水平距离(m); 2 h为测点至线路中线桩的高差(m)。
6.2.7 施工前应复测中线桩,当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符合表6.2.7的限差规定时,应采用原测成果。
表6.2.7 中线桩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的限差
水平角距离相对中转点横向误差曲线横向闭中线桩高程(″) 误差 (mm) 合差(cm) (cm) 每100m小于5,一级及以≤30 ≤1/2000 点间距大于等于≤10 ≤10 上公路 400m小于20 二级及以每100m小≤60 ≤1/1000 ≤10 ≤10 下公路 于10 线路名称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