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与秧鸡》中的启示意象
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谈论另一类事物的语言行为,也是以彼类事物把握此类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它是客观的,因为两类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主观的,因为它是事物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生态批评家布伊尔认为“启示录是当代环境想像可使用的唯一最有利的隐喻”,可见启示录作为一种隐喻对于想象环境的重要性。许多环境文学作品都广泛使用了隐喻,形成意味深长的启示意象。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羚羊与秧鸡》便是其中一例。
《羚羊与秧鸡》主人公之一“秧鸡”是作者设想的未来的顶尖生物基因工程专家。他主持的“天塘计划”研究长生不老,此处的“长生不老”是对其传统观念进行另辟蹊径的阐释。这一计划主要有两大创造性工程。一是“喜福多”药片,其功效相对应地暗示了人类现存的弊端,即流行的传染病、畸形的情欲以及不断繁衍人口的欲望;二是通过基因嫁接培育一种消除了人类弊端的“秧鸡人”,从根本上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这一工程的实施使人联想到创世纪。“天塘计划”和“喜福多”都使用了隐喻手法,不论名称还是内容都透露出启示的光芒。 一、“喜福多”的启示意蕴
“秧鸡”认为长生不老只是一种概念,人之所以希望长生不
老是因为人面对必然来临的死亡时都心存恐惧和哀痛。那么如果去除了这种恐惧就可认为是“长生不老”。①所以他认为只要消除了带来这些恐惧的因素即死亡的外部因素,他的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秧鸡”负责研制的预防性药片叫做“喜福多”,英语为BlyssPluss。笔者认为此词来自bless和plus,前者为祝福之意,后者为加上之意,合在一起即祝福多多。一个好听的名字加上其广告所宣传的三大功效:(1)保护使用者抵制所有已知的性传播疾病;(2)提供无限量的性欲和性能力;(3)延长青春。还有一个功效是有意不在广告中说明的,即它还是一种节育药品,使用者可纵欲狂欢却不能生育。这些功效都与性有关,因为“秧鸡”认为性能量的错置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可造成嫉妒和暴力,进而引起个人之间的争斗和局部战争,而战争是死亡的外部因素之一。“秧鸡”关于性能量错置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性本能说的一个仿用(玛格丽特对于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是非常熟悉并且积极运用的)。正如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是“性欲的冲动”一样,“秧鸡”同样地认为世间许多致命的极端情感和升级的血腥暴力的缘由都是“一系列生物学上的不当配对,即荷尔蒙与外激素的错误联姻所导致的”①(p171)。畸形的情欲和性竞争的残酷无情会带来死亡。
“秧鸡”认为死亡的第二个外部因素是传染病。人类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自认为可以主宰自然世界。他们在无穷
的各种贪欲的引诱下,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对自然和生命进程进行干涉。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在提高,但是对它的监控和制约机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提高。尤其是先进的技术一旦被一些科学狂人或唯利是图之人掌握,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一方面,遭到破坏或荒谬改变的基因链会对人类进行报复,产生层出不穷的新的疾病,而人类为控制或医治这些新疾病又进一步改变生命构成,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在物欲横流的畸形消费社会里,极端的唯利是图之人甚至制造病毒促使其传播再将其独有的药物推向市场以牟取暴力。而且人类的一些不良嗜好也会成为传染病流行的罪魁祸首。例如2003年的“非典”流行与人的滥食有极大关系。而“滥食是传统美食习惯与现代社会无限膨胀的物欲的畸形嫁接结出的恶果”。并且全球化进程也加速了传染病的广泛流行。
死亡的第三个外部因素就是人口过剩。因为人类有着不断繁衍的欲望。“秧鸡”认为“人是极少数几个在面对资源急剧减少时仍不限制繁殖的物种之一……人可以想像自己的死亡,……光是想一想即将来临的死亡就有催情药的功效。”①(p123)人口过剩促使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这导致了环境恶化、营养不良、物资短缺甚至饥荒。“秧鸡”对于人类不加控制的繁殖的原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或许也是成立的,但至少他非常明白人口过剩的必然趋势及恐怖后果。这与环境启示录所提出的人口问题可谓异曲同工。
“喜福多”在祝福多多的功效之下所影射的人类生存现状同时也是死亡的外部因素,借此暗示了人类生存危机的严峻性。 二、“剧腐病毒”与“天塘计划”
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影响现代环境启示录的著作《论人口原则》(1798)中就说明了不加控制的人口增长总是会超出地球可提供的消费物资。他宣称人口总会增长到一个限度,到那时“痛苦和堕落”会阻止它的增长,所以即使是最主张人人平等的乌托邦也最终会为了稀缺资源恢复到争斗与竞争状态中。保罗?恩利克的《人口爆炸》作为一部新马尔萨斯论的经典之作,其启示具有骇人的渗透力。按照恩利克的马尔萨斯逻辑,人口压力释放了“四个启示骑师中的三个――战争,瘟疫和饥荒”:不控制人口出生率将导致人口过剩,继而会带来环境恶化、国际社会动荡以及核战争,并会促进拉瑟热传染病的流行。这些将会导致死亡率的猛增。这个分析恰恰与“秧鸡”分析的死亡的三个外部因素相呼应,即战争、传染病及人口过剩。虽然恩利克的假设并没有完全实现,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模式的改善,人类本身已有意识地缩小家庭规模并使人口的增长趋势减缓,但是对瘟疫的预测还是相对准确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非典”之外,2007年5月在山东临沂局部地区又出现了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的“手足口疫”,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恩利克认为人类种族自身扮演了大规模急速发展的生态病理的威胁角色,他将这比喻为癌症。“对病人来说‘根本的外科
手术’才是对此病症治疗的唯一的真正希望”。“秧鸡”对人类弊端和人口过剩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极端的“根本的外科手术”,即大规模消灭人类,因为现在过剩人口是地球上的一个大的恶性肿瘤。不管“秧鸡”是出于个人妒嫉心理才进行的报复(他所爱的女人爱上他的朋友)――虽然他本人反对妒嫉,但这并不妨碍他具有这种心理,还是真如他自己所说是出于对人类前途的考虑――“……人口统计报告……我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占有的时空越来越不够用了……”,总之他通过“喜福多”达到了他的目的。这是由于这种药片还有一种广告中未宣传的功能,即它是节育药品,可自动减少人口数量。也就是在人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用纵欲狂欢做伪装使他们不能生育,从而因其广泛的使用而使世界人口数量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当然“秧鸡”也考虑到老龄化问题,所以只有“秧鸡”本人才知道解决人口的办法是瞬间削减大量人口,即蕴藏在“喜福多”中的“剧腐”病毒,它在短期内造成一场全球瘟疫“红死病”(这又是对历史上一次大瘟疫“黑死病”的仿用)而使人大量死亡。这样的“根本的外科手术”当然不同于恩利克的解释,但是其结果应是一样的,只不过“秧鸡”的方式走了极端以致于世界上几乎没剩下几个人。就目前情况来看,凡宣称包治百病或所谓使人焕发青春活力的药物都有极高的虚假成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青睐“秧鸡”的“喜福多”呢?这正是人类在消费社会中的贪欲使然。所以是人类自己选择了末日。这样的未来可怕景象足以引起人们的严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