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点判断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4.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5.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16.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19. 理解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21. 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22.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23.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理解和改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25. 准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26. 意识促动事物的发展。
27.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28.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29. 精神的力量能够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30. 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有的多样性。 31.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32. 主观理解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
33. 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34. 理解的持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持续深化。
35. 理解的发展具有与理解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36.
原有的真理性理解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37.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有终极真理。 38.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准确的理解可能不止一个。 39.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40.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有的。 41.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有的。 42. 实践是理解的来源之一。
43. 错误理解不是来源于实践,准确理解才来源于实践。
44. 实践是理解的重要来源,理解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理解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5.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6. “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理解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7.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8. 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
49.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0. 实践活动能够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51.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52.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53. 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4.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55.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56. 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57.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58. 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59.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60.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61.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2. 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63.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64.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65.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66. 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67.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68.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69. 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能够调和,不能够缓和。 7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71. 任何事物都存有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7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73.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有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矛盾。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科学实验是社会存有的基础。 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动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准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准确的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100.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生活与哲学易错点判断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