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细胞膜
第五章 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 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 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 核糖体 第十章 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http://jwc.qfnu.edu.cn)
(来自
前 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 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 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一)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 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 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 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 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总过程概括为: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建立→细胞学形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1665) (1838—1839) (1892) (1965) R.Hooke Schleiden、Schwann Hertiwig DeRobertis 一、细胞的发现(discovery of cell)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The cell theory)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J.Schleiden)关于植物细胞的工作,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一文(Beitrage zur Phytogenesis).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hwann)关于动物细胞的工作,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论证了所有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作为一种系统地科学理论提出了细胞学说。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2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代谢功能单位(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三、细胞学的诞生(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和实验细胞学时期) 1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2 关于细胞分裂的研究 3 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4 遗传学方面的成就 四、细胞生物学的兴起
1965年,D.Robetis将他原著的《普通细胞学》更名为《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率先提出这一概念。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 参考资料
1 庄孝惠 从胡克到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2 2 王亚辉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6,1
3 王亚辉 细胞生物学的趋向和发展战略,大自然探索,1987,6(27)12~17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教学目的 1 掌握有关细胞的几个概念(细胞、原生质、细胞器等)和几个问题; 2了解细胞的共同特征;各种化学成分在细胞中的造形等; 3 真、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和原生质的概念
(一)细胞: 细胞是由膜包围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单位。
(二)原生质(Protoplasm):指细胞内所含有的生活物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真核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Cytoplasm),指质膜以内核以外的原生质。它不是匀质的,其结构大体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形结构,称为细胞器(Organelle),另一部分是可溶相,称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iatrix)。
细胞器(Organelle):指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或电镜能够分辩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细胞质基质(Gytoplasmic matrix),是细胞质的可溶相,是作为细胞器的环境而存在的。 细胞核(nucleus):遗传物质的集中区域,在原核生物细胞称拟核(nucleoid)或类核区。
第二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略)
第三节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具有两大特点:
○1遗传信息量少(仅有一个环状DNA)○2无膜围细胞器及核膜 1、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mycoplasma) 为何说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
2、原核细胞的两个代表——细菌和蓝藻
细菌(bacteria, bacterium)主要来自对大肠杆菌(E.coli)的研究。
细菌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特点是:无典型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它细胞器。
蓝藻(Blue-green algae)
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是绿色植物中最原始的自养类型,含有兰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叶绿素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