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羊流农场的建设与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羊流农场的建设与发展

刘 满 平

组建专业队

我于1972年调羊流公社工作,任羊流公社党委委员、秘书,1974年任公社党委常委。1975年,正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县委组织全县的公社书记去胶东参观,回来后县委决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县搞大会战。1976年初,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正搞得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公社会战的骨干工程却越来越显得技术力量薄弱。怎么办?调集人力组成常年干的专门班子,哪里需要哪里干。于是,羊流公社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成立了,那时也叫“战山河” 专业队。刚成立时,有1000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青年、壮小伙。王明读同志(时任羊流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任专业队总指挥。

开始时,专业队一无粮,二无钱,三无工具,便实行“三自带”:自带口粮、菜金(每人除从家里带出口粮外,每天要从生产队带出粮食一斤,现金两角)和工具。没有房子,专业队队员就住到社员家里或自搭的窝棚里。当时的条件真是艰苦,但是没有吓住专业队千把口子人。作了具体分工,有的推土垫地,有的修建桥梁、涵洞,有的去参加会战中的

1

大工程施工……

可是,时过不久,专业队就遇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事。由于专业队一直无偿地向生产队要粮和工具,无疑大大增加了生产队的负担,所以专业队常常不能及时从生产队得到粮食和钱,缺粮缺钱的局面时有发生,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再加上大会战所需的炸药、资金等都缺少,真可谓是困难一大罗。这时,队员们中间开始出现思想混乱,有的说:“俺来专业队本想大干一场,没想到弄得连饭都吃不上,拉风箱灭了底火,还扇乎个啥劲?”不少人心里都打起了小算盘。

怎么办?专业队是散摊子,还是办下去?王明读总指挥每次向公社党委董茂祥书记汇报,都是一大堆困难。看到董书记愁眉不展,我主动找到董书记:“让我去试一试,先去搞个点。”经过两三次找领导请战,董书记让我把我的想法、措施写出来,形成报告,拿到党委会讨论,党委会通过后就去搞。后来,公社党委会通过了,并任命我为专业队党总支书记。

我到专业队一看,经济确实是困难,缺粮少钱。我先做队员们的思想工作,说服大家干下去。不少队员说,专业队长期向生产队要吃要喝,加重生产队的负担,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与安乐村支部书记刘焕柱、采购员刘奎学、后勤人员朱树春等几名同志商量,怎样才能不加重生产队负担。正好,新汶县张庄煤矿来了一批知识青年推沙,于是我们决定

2

从专业队中抽身强力壮的200人去推沙挣钱。第一个月就拿回来3万多元,我们专业队的钱解决了,并按考勤每人每月发工资30元,队员们可从工资中拿出10元交生产队买工分。经济问题解决了,工作就上去了,一切物资都能自给了,就不会再给生产队增加负担了。

成立羊流农场

后来指挥部从安乐村搬到南羊流村。要想真正解决粮食问题,必须自己种地,怎么办?此时,我被一些队员所启发,想搞一个点,我们自己办农场,开源节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我把这一想法报告公社党委,公社党委报告县委,县委批示说可以。我们选准了从小马庄村到济新路以北至沟西岭这一块地方,这里原来净是“老头子树”、杂草丛生,紧挨和庄河、羊流河,一片乱河滩。我们汇报公社党委,党委说可以在这里搞。

1976年冬,全公社和专业队进行大会战,治理羊流河和和庄河,缩河造地。我们把弯曲的河道取直,打上石坝,用石头护坡。又从官路岭、小河南摩天岭上运土压在荒沙的上面,平均垫土40公分,并按照园田化的要求,划方、筑路、修渠。队员们有的用车推,有的用肩背,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战天斗地,专业队不愧是“战山河”队,硬是改造出来一片面积达720亩的旱涝保收的土地,就这些地办起了羊流

3

农场。整个农场是“平如镜、细如练”,并在农场门前建了一个一万平的大水池,完全达到了县委和公社党委的要求。

发展羊流农场

1977年春,农场的350亩新地第一季全部种上了玉米。开始,小苗出得还算齐全,不孬。一尺高后,玉米小叶变黄。由于是新造生地,土壤肥料极缺,需要上化肥。化肥上了,但一浇水,化肥随流水流走了,作用不大,玉米叶子仍是大片枯黄,而且缺苗断垄。怎么办?可把我们愁坏了。专业队用汗水垫出来的农场,不长东西怎么行?经过我们农场党总支讨论商量,看来必须用土杂肥才行。于是,农场党总支决定:发动专业队队员背起背篓去拾粪。

当时,专业队由全公社7个管区组成7个连,有的连长同意,有的连长不同意,我要求从我做起,我先背。我从楼德买来粪筐,开始拾粪。我一带头,大家就都动了起来,男女齐下手,背起了粪筐,一个大积粪肥的热潮在专业队农场掀了起来。为了充分调动队员们拾粪的积极性,农场党总支决定实行定额管理、评工积分制度,每个人拾回来的粪都过称,男女一样,同工同酬,还开展劳动竞赛,看谁拾得多。当年拾粪的劲头那个大呀,满山遍野都是人,粪堆一天一个样。有的队员还编了顺口溜:“办农场背粪筐,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跑断腿,哪怕压肩膀;一心一意创大业,多拾大粪

4

多打粮”。不过,拾粪也有小窍门:一是比别人起得早,二是中午休息少,三是晚上放工后打着手电找,这样拾的粪才会比别人多。我拾了三年多粪,背坏了两个筐,磨破的衣服数不过来,还总结出了经验:春拾坡,冬拾窝,夏天路边多。

拾来的大粪要先沤了,发酵了,然后上到地里。从1977年3月到1978年5月,一共拾大粪四百多万斤。农场的玉米,虽然开始苗情不好,但由于后来水肥充足,所以一季亩产达到了700来市斤,总产达到了29万多斤。那年玉米真是大丰收啊,全部个大粒满,收获后堆在农场里,白亮亮的像小山似的,农场四周全是“玉米墙”。

1977年8月份,泰安地委高丰武书记来视察,许希亮书记陪同,并作了汇报。高书记站在农场里,东看看西瞧瞧,对许书记说:“希亮,这个地方不错,得好好搞一搞。”送走高书记后,许希亮书记问我怎么弄的?我就把成立“战山河”专业队、改河造地、建立农场、拾粪施肥的事儿,详细向他汇报了。许书记很高兴,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认为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玉米收获后,农场种上了小麦。许希亮书记来到我们农场,设立了“全县小麦播种指挥部”,指导调度全县的小麦播种工作,就住在我们农场的工棚里,一住就是两个月。期间,许书记也和我们专业队队员一样,背着粪篓去拾粪。一次还发生了个小笑话。一大早,高松山同志(时任许希亮书

5

羊流农场的建设与发展 

羊流农场的建设与发展刘满平组建专业队我于1972年调羊流公社工作,任羊流公社党委委员、秘书,1974年任公社党委常委。1975年,正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县委组织全县的公社书记去胶东参观,回来后县委决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县搞大会战。1976年初,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正搞得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公社会战的骨干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uz9688936msol1o4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