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非生物性鳃丝黑变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发生非生物性鳃丝黑变(俗称黑鳃病)的原因有以下4种。
⑴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pH值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变。解决方案: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期施用沸石粉、活性黑土、超级底净、EDTA钠盐,以吸附和络合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⑵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南美白对虾鳃丝表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解决方案: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
⑶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解决方案: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⑷环境性黑变。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对虾鳃丝,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解决方案:强化换水,加强营养,开启增氧机增氧。定期施用绿水利生素等微生物制剂,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18、脱壳不遂症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发生脱壳不遂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
⑴对虾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解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脱壳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⑵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虾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解决方案:加强换水,换水后用超级底净、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和底质,2天后施用益水宝或绿水利生素,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⑶饲料缺钙或虾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解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利胃宝,适当投喂鲜活饲料,同时加强换水,增强南美白对虾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对虾白斑病防治技术
一、病害诊断:⑴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检测对虾活体携带或感染白斑病病毒情况,并在发病前20-40天作出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⑵对虾白斑病临床诊断:头胸甲是否容易剥离,头胸甲上是否有白斑是判断白斑病的可靠体征。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无食物,头胸甲容易剥离。
二、病害预防:对虾白斑病高发期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一般对虾个体长到5-6厘米时,在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⑴利用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技术对养殖对虾进行抽样检测,提前预警,制定防治措施。⑵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质,减少病害发生。⑶加强养殖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和投喂,防止野生甲壳类动物进入养殖池。⑷选用维生素制剂或中草药制剂等免疫增强剂添加到饲料中内服。
三、病害治疗:对虾白斑病发病初期,用内服药治疗为主,结合水质改良及水体消毒等辅助措施。先使用抗病毒药、抗菌药、保肝护胆药和维生素类等处方、非处方类药物控制疾病。其次使用水质改良剂和水体消毒剂,削弱水中病原体的活力和避免继发二次感染,发病中后期,治疗意义不大。
四、常用药物:水质改良常用含氯、碘或含碘消毒剂;抗病毒化学药物常用的是碘;也可使用抗病毒、增加免疫功能的维生素族类、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蛋白氮、寡聚糖类化学药物或者选择使用抗病毒、增加免疫功能的中草药。
五、适用范围:我国沿海养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对虾养殖地区。
六、注意事项: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在用药前作药效实验,否则见效慢,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南美白对虾健康高产养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虾养殖作为一项优势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由于生长快、适应性强、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要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且经淡化驯养可在低盐度或纯淡水池塘养殖,被公认为优良的对虾养殖品种。为了开发养殖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提升淡水渔业的档次,加快效益渔业的发展,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1~2002年在杭州地区组织实施了浙江省渔业丰收计划《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产养殖技术及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殖条件和技术措施
(一)池塘条件 养虾池塘需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面积3—10亩,适宜面积为5亩左右,水深—米。每只池塘配备增氧机等增氧设备,进排水口用尼龙筛绢网套上,以防野杂鱼进入和虾外逃。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对于新建的池塘,先进水浸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对老塘或鱼塘改造成的虾塘先干塘曝晒20—30天,彻底清除淤泥和杂草再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或茶子饼等。具体作法:在投苗前15~20天,进水20~30厘米,每亩池塘用5~6公斤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2天后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撒施,然后再进水20~30厘米,每亩用10~15公斤茶子饼浸泡后连渣全池泼洒。经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进行肥塘。 2、培养基础饵料。放苗前10—15天,虾塘进水50厘米左右,施经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培养基础饵料。一般施有机肥为100~150千克/亩和肥水灵等生物肥料1~千克。同时,每亩施以尿素1公斤,过磷酸钙公斤,使塘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 3、池塘盐度的处理。对于纯淡水的池塘,在放苗前1~2天用食盐或海水晶调整池水的盐度。每亩撒投盐和海水晶150~200
公斤,使塘水盐度达到200ppm以上,以便放养的虾苗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
(三)虾苗的选择和放养 1、虾苗的选择。优质的虾苗是提高成活率和高产的重要保证。选购健壮活泼、无病菌和规格整齐的虾苗。虾苗规格—厘米,这种规格的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规格太小的虾苗直接放养成活率低,则先在温室暂养池或在养成池的进水口旁用塑料布隔成小面积的暂养池进行淡化培育7—10天,规格达厘米以上时放入大池进行养殖。 2、虾苗的淡化。虾苗淡化技术是南美白对虾在淡水地区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淡化过程循序渐进,切忌突击快速淡化。淡化池水体每天降低的盐度不能超过1‰,让虾苗有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选择科学的淡化方法:一般育苗用的海水比重为。在淡化过程中每天降低比重3-4个单位,即→→→→→,直到池水盐度降到1‰-2‰,再移入淡水池塘。 3、虾苗的放养。放养时间江、浙一带以5月中旬为宜,此时的水温基本上在20℃以上。放苗待水温在20℃以上稳定一星期后才开始放养。注意放苗时选择在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太阳直晒或雨天水质混浊时放苗。放养密度因地制宜,如果池塘条件、水质状况良好、增氧设备齐全,虾苗的放养量一般在4—5万尾/亩。这样的密度既能获得高产,又能保证成虾的出塘规格。
(四)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水质好坏直接影响虾的生长和成活率。在养殖过程中,前期以添加水为主;中期隔天加水,适量排水;后期每天加水,而且每隔三天换水一次,但换水量不超过30%。高温天气每天开启增氧机增氧。另外,每隔20天用10-15ppm生石灰和沸石粉全塘泼洒一次,以改善水质。换水相对困难的池塘,每隔10~20天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清水素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能有效地分解池内有机物,降低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保持水质良好,水色保持茶绿色或黄褐色,PH值控制在—,溶氧保证在4mg/l以上。 2、科学投喂。南美白对虾饲料对蛋白质要求不高。养殖过程中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环境和降低饲料系数。首先要保证饲料优质新鲜,饲料质量要求厂家在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颗粒大小适宜,养殖前期选用粒径—的颗粒饲料,中期选用—的饲料,后期选用—的饲料。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在养殖生产中根据实际摄食情况和水质、温度而定,做到少量多次,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日投饲量分别参照如下:小虾(3g以下)7—8%,中虾(3—6g)
5—7%,大虾(6g以上)3—5%。投饲次数为每日3—4次,早晚占投饲量的70—80%,白天占20—30%。 3、日常管理。坚持每日早中晚巡塘检查。检查各种设施是否有损坏,观察虾池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水色、虾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病”的方针。从养殖开始就做好清塘消毒,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放苗一个月后消毒一次,以后每隔15—20天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二溴海因及清水素、光合细菌等环保药物。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2%的维生素C、病毒灵、免疫多糖及对虾红体消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在综合防病方面,除了选择优质虾苗、把好苗种检疫关外,还严把饲料质量关、水质关。换水时不大排大灌,保持水体相对稳定。发现虾病马上查明病因,及时捞除死虾,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然后正确诊断,找出病原,对症下药,科学、合理地施用渔药。渔药的使用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执行,采用高效无刺生大的病害情况。 5、收获上市。南美白对虾的收获方法主要采用地笼网诱捕、拉网围捕、干塘起捕等几种方法,但激、低残留和无毒副作用的药品。项目实施期间,由于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到位,未发大部分时间采用地笼网诱捕。收获时间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及生长情况等来确定,一般南美白对虾经80-100天的养殖,规格达到60-80尾/公斤即可捕大留小,分批收获上市,最后干塘捕完。注意高温季节尽量用地笼诱捕,不用拉网起捕,以免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强而损伤,死亡率高,影响产品品质。
1、如何调节虾塘的pH值稳定?
养殖的整个过程都要求pH值稳定,适宜范围是+间,变化范围差值不应超过个单位。早上8点和下午3点测定并记录。若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进行处理;若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进行处理;若pH值不稳定,早上、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CaCO3)和小苏打,以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CO2的浓度)。
2、怎样防止“转水”和“倒藻”?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大全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