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4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C【解析】这两句成语分别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7.A【解析】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8.B【解析】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审题、画图都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9.D【解析】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0.C【解析】教育的方式、内容等随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1.B【解析】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他的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12.A【解析】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3.B【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 14.D【解析】“两全”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5.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6.A【解析】初中阶段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对于父母的管教比较反感。所以最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 17.B【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8.C【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符合此定义的是C选项。 19.A【解析】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20.B【解析】本题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2.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3.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4.ACE【解析】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5.ABCE【解析】教师期望对课堂气氛的影响的四条途径是:接受、反馈、输入与输出。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维持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2.(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理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

(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

(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

(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5)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4.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是因为:

(1)它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则下降。 (2)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5.(1)序言导入;(2)尝试导入;(3)演示导入;(4)故事导入;(5)提问导入;(6)范例导入。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的要点为:

(1)进行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促进更多学生效仿;

(3)利用群体约定来制约部分个体学生的不良行为;(4)赏罚要分明;(5)进行价值辨析。

2.(1)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2)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3)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4)知识与能力各自具有独立性,分属于不同范畴;(5)在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这一基本关系。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这个案例给予我们如下启迪: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追求独特。

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教师的知识权威,而新的课程理念则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新的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2.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7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所以说不存在什么“差等生”“坏孩子”,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应该学会欣赏他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3)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B【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宣扬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3.C【解析】新生儿遇冷会哭是生理性的本能反应,属于无条件反射的范畴。 4.C【解析】学校教育是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5.D【解析】教育同时受社会发展与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6.A【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7.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D【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属于自陈量表测试。

9.A【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某种反应,在遇到其他新的、类似的刺激时,还会产生相似的反应的理论。

10.B【解析】场依存型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 11.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

12.A【解析】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的性质和目的,体现了教育质的规定性。 13.B【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强调因材施教。

14.C【解析】依照法律规定,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15.A【解析】略。

16.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D【解析】非正式群体没有公共的规范,是松散的。 18.C【解析】身心发展顺序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做到循序渐进。 19.C【解析】考查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20.D【解析】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填空题

1.知识2.智龄3.商周4.适龄儿童和青少年5.长时记忆6.高原现象7.双避冲突8.认同9.诊断教学问题 10.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三、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

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4)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2.(1)动作定向;(2)动作模仿;(3)动作整合;(4)动作熟练。

3.(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发现学习的优点:①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②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③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④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①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②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③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

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接受学习的优点: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②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③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受学习;④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①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②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2.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看,违背了教育应该由三者进行合力教育的思想。现代教育论已经阐明学生发展是由遗传、个人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学校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上述现象反映了人们观念中对家庭在学生成长中重要作用的淡漠意识。

其次,从“主题教育思想”上看,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围绕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张扬,个人的尊严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上述观念仍然带有明显的封建社会等级教育观念的色彩。

再次,从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上述现象反映了教育中的粗暴行为,没有在平等和尊重的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展教育,默许辱骂和体罚,这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2.B【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3.C【解析】教育工作是围绕教育目的展开的,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4.B【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5.D【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6.D【解析】情绪发生时常常伴随着比认知活动更加强烈的外部表现。 7.A【解析】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就是对知识的领会。

8.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9.B【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加工策略。

10.A【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中心环节便是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确立班级目标,建立班级领导核心。

11.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2.B【解析】个体思维发展的顺序是由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13.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B是本能行为,C不是通过练习得来的。

14.A【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将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15.C【解析】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BD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2.BCE【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3.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4.ABD【解析】注意有调节、维持、选择功能。5.ABCDE【解析】略。 三、填空题

1.专制性2.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3.赞科夫4.班级授课制5.历史性6.体育课7.主观表征8.陶行知

9.灵活性10.小组活动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而定,不可过分拔高,亦不能太过简单。(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

2.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仅有“一杯水”已远远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条常流常新的河”,不但流量要多,而且要清澈见底,即质要高。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往往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博览“杂书”,留意奇闻轶事,关注时代热点文学、诗歌、歌曲、图片、漫画、数据、笑话、哲理、故事、幽默、视频、背景材料等。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分类整理、保存的好习惯,所积累的素材,便是你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积累多了,备课时就方便了所谓厚积而薄发,你将会发现你在课堂上居然也能引经据点,旁征博引。

3.(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4.终身教育的含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概括,是指“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其通俗的解释是指对一个人一生所进行的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5.(1)针对学校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该案例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围绕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概念并结合案例阐明理由即可。

(3)该原则的贯彻要求是: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其次,教育要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有很大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再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因此,要重视学校的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水平,制造认知矛盾,促进学生的同化和顺应过程;最后,儿童的思维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遵循一定的规律,每个阶段之间存在先后顺序,教育实践需要认识并遵循这一规律。

2.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014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及答案 

6.C【解析】这两句成语分别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和独特性。7.A【解析】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8.B【解析】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审题、画图都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9.D【解析】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0.C【解析】教育的方式、内容等随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是遵循了学生身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t7s1vpf0175lm25rr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