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该老师没有注重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现代学生观是相互冲突的。(4)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该老师的做法明显违反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语出《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2.B【解析】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3.D【解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4.A【解析】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而不能急功近利,一味求快发展。 5.B【解析】考查英国的学制改革。
6.A【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 7.D【解析】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8.B【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9. B【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10.C【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1.A【解析】“关键期”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幼禽的印刻现象提出的。
12.B【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的特点。
13.C【解析】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知觉。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属于思维。
14.B【解析】区别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键是看是否在个体头脑中独立创造了新形象。
15.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如果一个测验的得分能很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成绩,即有较高预测效度。对于一个测验来说,效度比信度更为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略。2.ABCE【解析】考查教育民主化的表现。3.ABCDE【解析】考查建立学制的依据。 4.BCE【解析】“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5.ABCDE【解析】考查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影响。6.ABC【解析】校园文化主包括学校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三、填空题
1.人类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2.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3.劳动社会生产需要 人的发展需要4.从人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5.有意识的教育影响 教师6.发展速度 规模 教育质量7.培养人8.华生 环境决定论9.六 性别 民族 种族1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3.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它是带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一类教学。这类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它的特点如下:(1)首先要建立无条件积极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2)教学中,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
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教学。(3)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4.(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六、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除了遗传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有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C【解析】情急生智是一种应激反应。 3.C【解析】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4.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C【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6.B【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7.D【解析】学生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值得老师关心。
8.D【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有: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A【解析】抽象就是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10.B【解析】题干体现了讲授法的特点。
11.B【解析】一个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难免有某些缺陷,因而影响某一目标的实现。人会采取种种方法补偿这一缺陷,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 12.B【解析】活泼好动、反应快是多血质的典型特点。 13.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14.C【解析】考查探究式学习的定义。
15.C【解析】自我促成的纪律强调个体的自觉程度。
16.B【解析】夸美纽斯首先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在《大教学论》中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 17.C【解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18.D【解析】略。
19.A【解析】在孔子的年代,地位低下或贫穷的人一般是不能接受教育的,但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主张无分贵族与平民、国界与华夷皆可入学受教,这就在教育起点上达到了均等。 20.D【解析】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合作进行的研究属于行动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略。
2.ABC【解析】选项E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D项是奴隶社会教育的可板性表现。 3.ABE【解析】调节和监视属于元认知策略。
4.ABCD【解析】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标准化。 5.ABCDE【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学记》2.外铄论3.干扰4.复述5.德育内容6.设计教法7.学习心理8.校本课程9.田径10.社会适应良好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第二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第三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遇,促进创造性行为的出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一,保护好奇心。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挖掘自身优秀个性品质的潜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2.(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学生违纪、犯错,批评固不可少,因为它是帮助学生认识缺点、错误,改进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学生不能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不计分寸。李叔同先生的“微鞠一躬”,在有些人看来,似
乎是多此一举,也未免有失“师道尊严”。当然不能说批评学生都要温文、尔雅,有时“怒形于色”效果反而会更好些。问题在于,不论何种方式的批评,都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爱人以德”的基础上。那种“居高临下”的所谓“师道尊严”,是与融洽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格格不入的。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如果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并且发挥言教不如身教的功用,就能收到春风化雨、出人意料的效果。李叔同先生的“一躬”,之所以那样富于魅力,那样令丰子恺先生铭记不忘,根本点就在于李叔同先生相信自己的人格力量,并对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尊重与爱心。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1632年,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D【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C【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型曲线,因此可以判断,C选项表述正确。
4.C【解析】培根提出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5.B【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怀着奉献的精神来从事这份育人事业,不计较自身的利益得失,只讲求对学生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
6.B【解析】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7.B【解析】这是由思维定势造成的,定势有时会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
8.D【解析】教育抑郁质学生,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发其抑郁反应的行为,同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个性。
9.D【解析】不同的心理机能具有不同的关键期,并非特指0~3岁,如5岁就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 10.B【解析】“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旨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朝不同的方向扩散,而不拘泥于一种答案,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 11.C【解析】略。
12.D【解析】其他三项是教学信息输入技能。
13.A【解析】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有利于教师综合创新。微格教学反馈及时但不一定准确。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训练单元小。 14.C【解析】教育者应做好师范作用,做好榜样,潜移默化教育后进生。 15.B【解析】略。
16.D【解析】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做容器,注重知识的灌输。 17.A【解析】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中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18.B【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9.C【解析】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20.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德育内容属于道德教育的分类。2.BE【解析】心智技能对象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减缩性。3.BCE【解析】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提取。4.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E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5.ABCD【解析】学习不是由生理成熟引起的,而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故E项错误。6.ACDE【解析】新教师初入职时也可能存在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7.ABCDE【解析】共青团活动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的特点。8.BCD【解析】孤僻是性格缺陷,不守纪律属于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9.ABCDE【解析】略。10.BCDE【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家庭教育2.制度化3.助产术4.前运算水平5.个别差异性6.动作技能7.学习期待8.终身学习9.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0.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这堂课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一些理念: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映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老师及时地化解矛盾,转变教学策略,科学而恰当地引导学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老师将科学课上成一场生动有趣的爱心教育课,取得了比上科学课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书育人,陶冶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2.(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013年陕西省招教考试真题预测五(答案)
一、填空题
1.思维能力2.课程标准3.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4.保持5.裴斯泰洛奇6.观念性7.前习俗水平8.发散思维9.现实情景10.学生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A【解析】“窥一斑而见全豹”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
3.C【解析】新课程改革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
4.A【解析】《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A【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