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利与弊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势
“订单式”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职业技能教育与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全新路径,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局面。具体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针对性强。校在企业有效“需求”的前提下,让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标准,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避免了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更加关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具体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条件,增强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实用性。
2.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专一的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市场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为企业培养了各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适应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课程设置职业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可行性的教
学计划,进行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根据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待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工作。这不仅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提升了双方的合作层次,实现了“产销链接”,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
4.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性。检验一种教育模式能否适应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主要看专业设置是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适销对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被社会、用人单位接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这种职业导向性就是从某个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确定课程、专业及其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因此,“订单式”培养能有效解决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5.校企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提高教育质量。“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学生培养期间,企业方参与人才管理,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来,使企业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通过管理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企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但是目前,“订单式”培养发展的平衡度不高,适用性不强、有效性程度不够等问题逐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1.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传统办学理念形成的障碍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2.“订单”的不确定性和可接受性。从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到“校企联合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应将对其的教育就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事实证明,如何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 3.“订单式” 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流动性。“订单培养”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从这种模式本身看,为了更好地与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学生入校前、入校后都可被“预约”。这虽然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提高了就业率,但难免对学生学业的完成,知识的积累产生影响,又有悖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年人的社会活力。如果被提前“预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