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学目标】
1、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课时】2课时
【情景导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
【讲授新课】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 读史
材料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人们对神农氏的态度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答案:
可以看出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 一、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有哪些?什么时候出现的?铁质农具有什么变化? 自学指导(一)
阅读教材第5页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一目
提示: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找出铁质农具的变化?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铁质农具的变化:春秋战国:铁铲、铁锄 汉代:曲柄锄、大廉 耦犁(东汉) 唐代:曲辕犁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或自然力牵引。 认识:
农业 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 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合作释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几种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同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二、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自学指导(二)
阅读教材第8页内容,从不同时期归纳概括。 【点拨拓展】:影响古代农业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 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力等 【合作释疑】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点拨拓展】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农业技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
(3)基本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 板书设计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3、水利工程和赋税 【达标训练】
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A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2、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A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B A、强制农民为地主进行无偿劳动 B、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并收取地租
C、农民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服徭役 D、地主完全占有农民的劳动成果
4、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C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