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2(1)概念:如果x?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a;其中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a≥0时,a≥0;当a<0时,a无意义;
②
?a?=a;③2a2?a。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3(1)概念:若x?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3a;
(2)性质:①a?a;②a?a;③3?a=?3a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书上有图) 4、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 ?那么这个非负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a?0 ??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
?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 ??2.无理数的表示?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就
?
叫做a的平方根,记为?a?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立方根?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 ? 3?就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a.?
5。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正数
有理数????? ?分类?无理数或?0?? ??负数??? 3.实数及其相关概念??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 ?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 ? ?运算规律相同。
- 1 -
33??33
6。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 a g b ? (a≥0,b≥0); a ? a(a≥0,b>0)。 a gb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总结 bb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a,b)一一对应; 3、x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横坐标X 正 负 负 正 纵坐标Y 正 正 负 负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a,b),则
(1) 点P到x轴的距离为b; (2)点P到y轴的距离为a; (3) 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PO= 6、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b) 在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7、对称点(轴反射)的坐标特征:
c) 点P(m,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1(m,?n),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d) 点P(m,n)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m,n),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e) 点P(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3(?m,?n),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8、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若点P(m,n)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n,即横、纵坐标相等; 若点P(m,n)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n,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Y
b y a P(a,b)
a2?b2
O a b x
9、点坐标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右加左减
- 2 -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有关实数的题型:(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
1.(2011?日照)(-2)2的算术平方根是( )
A.2 B.±2 C.-2 D.2.(2011?黔西南州)16的平方根是( )
A.8 B.4 C.±4 D.±2 3.(2011?泸州)25的算术平方根是( )
A.5 B.-5 C.±5 D.4.(2011?杭州)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
5 (?3)2=-3 B.-32 =-3 C.(?3)2=±3 D.32=±3
5.(2011?成都)4的平方根是( )
A.±16 B.16 C.±2 D.2
6.(2009?潍坊)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则和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a+1 B.a2+1 C.7.(2007?湘潭)下列计算正确的( ) A.x2?x3=x6 B.(x-1)2=x2-1 C.a2?1 D.a?1
(?3)2=-3 D.3x2y-x2y=2x2y
8.(2002?烟台)(-2)2的平方根是( )
A.2 B.-2 C.±2 D.±2
9.(1998?台州)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9=?7 B.(a+b)2=a2+b2 C.|2-π|=π-2 D.(a2)3=a5
第二章 一次函数
1、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2、一次函数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 (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3、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一次函数k值不等于0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根号下面数大于等于0
(4)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列表取点、描点、连线,标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函数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5、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经过?0,0?;k>0时,经过一、三象限;k<0时,经过二、
- 3 -
四象限。6。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上升趋势;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呈下降趋势。 ?b?(2)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为?0,b?,与x轴的交点为 ? ? k ,0 ? 。
??(3)在一次函数y?kx?b中: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k<0,b<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在两个一次函数中,当它们的k值相等时,其图象平行;当它们的k值不等时,其图象相交;当它们的k值乘积为?1时,其图象垂直。 7、已知任意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根据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图像法,两直线的交点就是方程组的解)。 8、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10、一次函数的应用:(难点)
①确定函数模型 ②根据已知条件求代定系数 ③求出解析式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 4 -
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找第三边(SSS)(1):已知两边----找夹角(SAS)找是否有直角(HL)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2):已知一边一角---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找这边的对角(AAS)找一角(AAS)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找两角的夹边(ASA)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练习(3):已知两角--- 二、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直角三角形: 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
(2)两个锐角的和为90°(互余 );
(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4)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如果有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般。 判定:以上5点的逆过程 三、勾股定理:
222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b?c。
222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222三角形。满足a?b?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满足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有:3 4 5 6 8 10 5 12 13 10 24 26 四、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第四章 频数与频率
1. 频数、频率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是: 频数=频率×总数 2、区别众数和频数:
众数是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即众数的对象是数据。
频数指的是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的对象是次数而不是数据本身。 3、各实验数据的频率之和等于1。 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步骤
5、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6、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