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 积累和运用(40分) (共7题;共32分)
1. (8分) 形近字组词 纺________ 访________ 愧________ 槐________ 2. (4分) 查字典填空。
“册”用数笔画查字法查________画,音节是________。字典中的解释是:①量词;②册子。“画册”中“册”的意思是________
3. (4分) 下列各组字中,相同的部首表示的意思不同的是( )。 A . 匡 匣 匿 B . 绽 络 绞 C . 照 熬 燕 D . 贷 贯 费
4. (2分) (2017六上·始兴期末) 你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你可以摘一篮葡萄。(用适当的关联词连句)
5. (5.0分) 鲁滨逊在反检柜子时发现了________。 6. (2分) (2024五下·石林期末) 根据课外阅读知识填空。 (1) 死去元知________,但悲不见________。 (2) 逆水行舟——________
第 1 页 共 10 页
(3) ________不成线,________不成林。 (4) 读书________,下笔________。 (5) 耳听为虚,________。
(6) 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关于保护环境的)________ 7. (7.0分) 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内容我知道。 ①连一连,读一读。
老牛________ 用尾巴拔水 燕子________ 用尾巴赶苍蝇 小鱼________ 用尾巴掌握方向
②小壁虎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________。
二、 阅读与理解(30分) (共2题;共30分)
8.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
第 2 页 共 10 页
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 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9. (18.0分) (2024六上·肇庆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子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子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第 3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