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脾肾阳虚,津液不化,致积水停饮;
②舌淡红或红而胖大,伴黄腻苔——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瘦薄:舌体瘦小而薄。
①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②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肿胀: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不能闭口,不能缩回。
①心脾有热,血络热盛而气血上壅——舌鲜红肿胀,甚伴疼痛; ②素善饮酒,又病温热,邪热挟酒毒上壅,多见舌紫而肿胀; ③中毒而致血液凝滞——舌肿胀而青紫晦暗,(或先天舌部血络郁闭,舌血管瘤)。 c. 点刺
*点:鼓起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①红点——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或湿热蕴于血分; ②白点——脾胃气虚而热毒攻冲,是将糜烂之兆; ③黑点——血中热甚而气血壅滞。 *刺(芒刺):舌面上的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并逐渐形成尖峰,高起如刺,摸之棘手——邪热内结。 ①芒刺而兼焦黄苔——气分热极;
②绛舌无苔而起芒刺——热入营血,阴分已伤;
③舌尖芒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胃肠热盛。 *瘀斑:斑点不突出于舌面。
①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②内伤杂病——血瘀。 d. 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①红绛舌有裂纹——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 ②淡白舌有裂纹——血虚不润;
③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脾虚湿侵。 e. 光滑: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又称“镜面舌”“光莹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不论何种舌色,皆属胃气将绝的危候。
①淡白光莹——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 ②红绛光莹——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f. 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脾虚、湿盛。
①淡白湿润——寒湿雍盛; ②淡红而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g. 重舌:心经火热,循经上冲——心火,或外邪动心火。小儿多见。
*舌衄:心经热甚,迫血妄行;肺胃热盛——心火、胃热、肝火、脾虚、阳浮。 *舌痈——心经火热亢盛;生于舌下——脾肾积热,消津灼液。 *舌疔——心脾火毒。
*舌疮:①疮凸于舌面而痛——心经热毒上壅;
②疮凹陷不起,不觉痛——下焦阴虚,虚火上浮。 【注】与心火有关:*舌菌——心脾郁火,气结火炎。溃烂为恶候。 重舌、舌衄、舌痈、(4) 舌态:舌体的动态,软、硬、颤、纵、歪、缩、吐弄。 (03舌疮。 、05真题)
a. 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舌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舌质深红);痰浊
内阻(舌胖、厚腻苔);中风或中风先兆(舌淡红或青紫)。 ①外感热病:热入心包,扰乱心神;且高热伤津,筋脉失养;
②内伤杂病:肝风挟痰,阻于廉泉络道,或肝阳上亢,风火上攻,筋脉失养。
(01真题)
b. 痿软: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气血虚,阴液亏损,筋脉失养。
①气血俱虚——久病舌淡而痿; (99、03真题) ②热灼津伤——新病舌干红而痿; (94真题) ③阴亏已极——久病舌绛而痿。
21
c. 颤动:舌体震颤,不能自主——气血两虚,亡阳伤津,动风。 ①气血两虚、阳虚——久病舌颤;
②热极生风,或酒毒——外感热病,且习习煽动。
d. 歪斜——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中风或中风先兆(病左偏右,病右偏左)。 ①舌紫红势急——肝风发痉; ②舌淡红势缓——中风偏枯。 e. 吐弄——心、脾二经有热。
①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往往全舌色紫;*** ②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f. 短缩: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 (92、93、99、03、06真题) ①寒凝筋脉——舌多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②痰浊内阻——舌胖而苔粘腻; ③热盛伤津动风——舌绛红而干; ④气血俱虚——舌淡白胖嫩。 g. 舌纵:多由舌的筋肌舒纵所致。
①实热内踞,痰火扰心——舌色深红,舌体胀满,舌形坚干; ②气虚——舌体舒宽,麻木不仁;
③凡伸不能缩,舌干枯无苔——危重;伸而能缩,舌体津润——较轻。 h. 舌麻痹:营血不能上荣于舌——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i. 舌下络脉 (94真题) ①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肝郁失疏,瘀血阻络; ②舌下络脉青紫且粗张——痰热内阻,或寒凝血瘀; ③舌下络脉青紫且曲张——气滞血瘀。
***气血俱虚:痿软、颤动、短缩;
热灼津伤:强硬、痿软、短缩; 气血俱虚、热灼津伤:痿软、短缩; 动风:强硬、歪斜、颤动、弄舌、麻痹。 中风:强硬、歪斜。
B. 望舌苔 (1) 苔色
苔色 主证 临床意义 ①舌淡苔白而湿润——里寒证或寒湿证; 白苔 表证、寒证; ②舌上布满白苔,有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积粉苔”——外感热证(特殊) 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见于瘟疫或内痈; (04真题) ③苔白燥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 ①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 ②外感病,苔由白转黄——表邪入里化热;伤寒——阳明病;温病黄苔 里证、热证 ——气分证。 ③苔薄淡黄——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④舌淡胖嫩,苔黄滑润——阳虚水湿不化。 (02真题)
22
灰苔 主里证; 里热、寒湿 ①苔灰而干——热炽伤津,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 ②灰而润——痰饮内停,或寒湿内阻。 黑苔 疫病严重阶段,①苔黑而燥裂,甚生芒刺——热极津枯; 主里证, ②苔黑而滑润——寒盛阳衰。 (05真题) 热极或寒盛 白苔转化而来,满舌滑腻,中见绿色——湿热痰饮,属阴邪化热之候,湿热郁蒸。主热 见于瘟疫、温湿病。 ①胃肠先有宿垢湿浊,积久化热;《舌鉴辨正》“霉酱色者,有黄赤兼黑之状,乃脏腑本热,而加有宿食也。” ②主病是湿热久郁,见于夹食中暑,夹食伤寒传太阴,或内热久郁。 绿苔 苔色红中发黑,霉酱苔 又带黄色。
(2)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消长、真假 a. 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测邪气至深浅。
①薄苔:正常;若病,浅轻——正气未伤,邪气不盛,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②厚苔: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所致——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湿食积滞。 b. 润燥:了解津液变化(滑苔、燥苔、糙苔、燥裂苔)。 ①滑苔:为寒为湿,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 ②燥苔:热盛伤津(多见);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 c. 腐腻: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重点】(92、94、02真题) ①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 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食积痰浊(多见),内痈、湿热口糜。 ②“浮垢苔”:苔色晦暗垢浊。 ③“脓腐苔”:舌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脓。 ④“霉腐苔”:舌生一层白膜,或现饭粒样糜点——胃脘腐败,津液悉化为浊腐上泛。 ⑤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粘液。 湿浊内蕴,阳气被遏——主病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疾。
苔黄厚腻——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滞,湿痰内结,腑气不利;
苔白滑腻——湿浊、寒湿; 厚腻不滑,白如积粉——时邪夹湿,自里而发; 白腻不燥、胸闷——脾虚湿重; 白厚粘腻,口中发甜——脾胃湿热,气聚上泛。 ⑥“粘腻苔”:颗粒紧密胶粘,上有垢浊滑腻。颗粒不清,垢浊胶结——“垢苔”或“浊苔”。 d. 偏全:诊病变所在。
①全苔:主邪气散漫——湿痰阻滞中焦。
②偏外苔——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先伤; 偏内苔——表邪虽减,胃滞依然; 中根部少苔——胃阳不能上蒸,肾阴不能上濡,阴精气血皆伤; 只中根部有苔——素有痰饮,或肠胃积滞。
③舌苔偏于左右一侧——邪在半表半里,或肝胆湿热。 e. 剥落:测胃气、胃阴之存亡,判断疾病预后。 ①光剥舌: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②花剥舌: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残存舌苔,界限明显——胃之气阴两伤;若兼腻苔——痰浊未化,正气已伤。
③地图舌: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98真题) ④类剥舌: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久病气血不续。 f. 消长:反映邪正相争过程,可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①骤增——正气暴衰,邪气急剧入里。 ②骤减——胃气暴绝。
g. 真假:判断疾病的轻重与预后。 ①有根苔(真苔):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象从舌体长出来的。
23
②无根苔(假苔):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象是从舌体长出来的。
5、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望舌质重在辨正气虚实,也包括邪气性质;望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也
包括胃气的存亡。 【重点】
舌色 兼各色苔 主证 透明苔:苔薄白透明。淡白湿亮,似苔非苔。 中阳不运,水湿之气上滋——脾胃虚寒。 淡白干苔 ①苔干而板硬; 阳虚津亏,邪热滞于中焦——脾胃热滞; ②苔糙如砂石。 白津液枯涸,邪热内结——热结津伤。 ①津液微干; 素体衰弱,气津双亏,浮热上扰——气虚津少; 舌黄裂苔 ②滑润。 气虚津少夹湿。 黑燥苔:苔灰黑,干燥如刺,刮之即净。 (98真题) 阳虚寒甚。 光莹舌:光莹无苔,干湿适中。 胃肾阴虚,或气血两亏。(胃之气阴不足) 偏白滑苔:舌质淡红,左有白滑苔一条,余肝胆湿热化燥伤阴,主:①病邪入半表半里;淡处光莹无苔。 ②肝胆病,湿浊化燥伤阴;③阴虚而胃停宿垢。 红淡红红点舌白腻干苔*** 血热内蕴,而外受风寒侵袭,主:①风寒外束,热蕴营血; ②热盛伤津,而脾胃湿滞。 舌根白、尖黄苔:舌淡红,满布薄白苔,尖部①热在上焦; ②外感风寒在表; 淡黄色。 ③风寒化热,将欲传里。 黄黑苔:舌质淡红,外周为黄糙苔,中心为①痰湿郁热,有化燥伤阴之势; 厚腻之黑褐苔。 ②脾胃湿热蕴结。 (07真题) 舌色 兼各色苔 主证 浮垢苔:舌质红而有暗晦浮垢苔。 正气虚,湿热未净。 红舌白滑苔 ①舌质苍老; 主里热挟湿; ②舌质娇嫩浮胖。 主阳虚湿盛。 红舌黑(灰)苔 虚寒证。 边红中黑润苔 寒热兼夹,主: ①里寒外热; ②外寒暑热,内停生冷; ③肝胆热而肠胃寒。 红舌根红尖黑苔 心热内炽。 红瘦舌黑苔 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以致血燥津枯。 绛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其绛舌必出现在表舌绛舌薄白苔 (94真题) 证之前;或表邪未解,热入营血,其绛舌必逐渐变化而成。 绛粘腻舌 ①摸之觉有津液; 津亏而湿热上蒸,或有痰浊。 ②舌上粘腻透明粘液。(02真题) 热盛而中焦挟有秽浊之征;营热;阴虚火旺。 绛舌黄白苔* (99、02真题) 气营两燔 ①阴虚夹湿,阴虚火旺而胃肠积有湿热; 绛舌黄润苔 ②血热夹湿,湿郁化热,蕴于血分; ③营热湿重,外感邪热入营,而胃肠湿重于热; ④热初入营,乃外感热病,热邪由气分初入营。 24
绛舌黄粘腻苔 红绛舌黄瓣苔:黄苔满布,干涩而厚,分裂成块,裂缝可见红底。 阴虚营热兼痰饮 胃肠热结且热已入营 ①湿热伤津,但湿邪却不断上溢; 红绛舌类干苔:满布厚或薄白苔,望之似干,②气虚挟湿,气不布津,湿气却源源上渗。 扪之湿润。 舌绛而苔厚腻——湿热伤津; 舌淡红而苔薄类干——气虚挟湿。 紫舌白腻苔 ①酒毒内炽,风寒入里; ②湿热内盛。 ①寒凝血脉; ②食滞脾胃。 虚弱病体,热入血分 ①夏日感受暑热,恣食生冷,以致中寒吐泻; ②阴盛于内,逼热上浮,成真寒假热之象。 主病:寒湿内盛。 瘟疫病 热病伤阴,或胃气将绝。 津液枯竭 热极津枯 气血败坏 肝气将绝 肾阴将绝 脾阳将绝 青紫舌 青紫舌黄滑苔 淡紫舌灰苔 青舌黄苔 葡萄疫舌 危(07
无苔,如去膜猪肾或如镜面 舌粗糙有刺,象沙鱼皮,而又干枯燥裂 舌头敛缩有如荔枝干肉,完全没有津液 舌本干晦如猪肝色,或舌红如柿色 舌质短而阴囊缩 舌质色赭带黑 舌起白色如雪花片 重真舌题)象三、闻诊
1、 声音
A.发声(音哑和失音、声音高低、鼾声、惊风、夜啼)
(1) “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实证,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二气交相袭肺,或痰浊壅滞,以致肺气
不宣,清肃失职。 (2) “金破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虚证,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3) 暴怒叫喊而音哑失音——气阴耗伤所致;妊娠失音——胞胎阻碍肾精气不能上荣。 (4) 发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前轻后重——形状气足;病多属实、热证;若感受风寒湿诸邪,常有鼻塞而声
音重浊。 (5) 发声低微细弱,声音继续,前重后轻或语声轻清——体弱气怯,病多虚、寒证。 (6) 睡中鼾声:并非病态,多气道不利。若昏睡不醒,鼾声不绝,手撒尿遗——中风入脏,危证。
(00真题) (7) 呻吟不止——身有痛楚或胀满;攒眉呻吟——头痛;呻吟不起——腰腿痛;呻吟而扪心或护腹——胸脘或
腹痛;扪腮——齿痛。 (8) 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或病深入骨;语声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
【题眼】
(9) 惊风证: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 (10) 小儿夜啼:惊恐为病,或心脾经有热,或脾寒腹痛。 (02真题) B. 语言:沉默寡言——虚、寒证;烦躁多言——热、实证。
(92、92、93、94、96、97、99、01真题)
(1)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多见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有血热、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