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 连接CO,过点A作AD⊥x轴于点D,过点C作CE⊥x轴于点E,
∵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底作等腰△ABC,且∠ACB=120°, ∴CO⊥AB,∠CAB=30°, ∴∠ACO=60° tan∠ACO=
=
则∠AOD+∠COE=90°, ∵∠DAO+∠AOD=90°, ∴∠DAO=∠COE, 又∵∠ADO=∠CEO=90°, ∴△AOD∽△OCE, ∴∴
==(=
, )2=3,
∵点A是双曲线y=?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 ∴S△AOD=×|xy|=
∴S△EOC=, 即×OE×CE=, ∴k=OE×CE=3,
故答案为:3.【分析】连接CO,过点A作AD⊥x轴于点D,过点C作CE⊥x轴于点E,先证明△AOD∽△O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OD和△OCE面积比,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求出S△AOD , 得到S△EOC ,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k的值即可。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点B(2,n)、P(3n﹣4,1)在反比例函数y= 得
(x>0)的图象上,∴
.解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 ,∴点B(2,4),(8,1).过点P作PD⊥BC,垂足为D,并延长交
AB与点P′.在△BDP和△BDP′中,
16
.
,∴△BDP≌△BDP′.∴DP′=DP=6.∴点P′(﹣4,1).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3.
【解析】【分析】因为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中,各点的坐标横纵坐标之积相等,所以2n=3n-4,由此可求出点B的坐标(2,4),点P(8,1),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对称点交AB与点
,所以可知点
;因为BC平分∠ABP,所以做点P关于BC的
(-4,1)带入到y=kx+b中即可求
的坐标为(-4,1);将点B(2,4)、
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0.【答案】解:作AD⊥x轴于D,BE⊥x轴于E,如图,
设B(m, )
在Rt△ABO中,∵∠B=30°, ∴OB=
OA,
∵∠AOD=∠OBE, ∴Rt△AOD∽Rt△OBE, ∴ ∴AD=
,OD=
,即 ,
,
∴A点坐标为 ,
设点A所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17
.
∴k= ,
.
)如图,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关
∴点A所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解析】【分析】作AD⊥x轴于D,BE⊥x轴于E,设B(m, 系得出OB=
OA,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AOD=∠OBE,从而判断出Rt△AOD∽Rt△OBE,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
边成比例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AD,OD的长,从而得出A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点A所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1.【答案】解:(Ⅰ)∵△AOB的面积为4, ∴ (?xA)?yA=4, 即可得:k=xA?yA=﹣8, 令x=2,得:m=4;
(Ⅱ)当1≤x≤4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令x=1,得:y=﹣8; 令x=4,得:y=﹣2,
所以﹣8≤y≤﹣2即为所求.
【解析】【分析】(Ⅰ)根据点A的坐标及△AOB的面积为4,可得出k的值,从而可求出m的值。
(Ⅱ)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出当1≤x≤4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再分别求出x=1、x=4时对应的函数值,就可求出y的取值范围。
22.【答案】解:∵在矩形OABC中,OA=3,OC=2,∴B(3,2).∵F为AB的中点,∴F(3,1).∵点F在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上,∴k=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x>0)
【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由矩形的边长OA=3,OC=2得出B点的坐标,又F为AB的中点,故能得出F点的坐标,然后将F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比例系数K的值,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3.【答案】(1)解:将A(4,-2)代入 k2=-8,n=4 (2)
上,
,得k2=-8,所以y=- 将(-2.n),代入y=- 得n=4.所以
(3)解:∵点B(-2,n)在反比例函数 当x=-2时,则y=4,则B(-2,4). 将A(4,-2),B(-2,4)代入
,解得
∴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可得
,与x轴交于点C(2,0).
18
.
图象沿x轴翻折后,得A'(4,2),如图,过点B作BD⊥AA',交AA'的延长线为D,
,
∴△A'BC的面积为8. 【解析】 (2)当k1x+b<
时,表示一次函数值y比反比例函数值小,即在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
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下方时,-2
的图象,当k1x+b<
,求k2的值即可;(2)采用图象法,由一次函数y=k1x+b和反比例时,表示一次函数值y比反比例函数值小,根据图象写出x的取值范围;(3)
计算面积即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