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上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趋同等等;

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形成了“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

二、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同经济全球化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效应。 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可以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2、可以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促进金融机构的适度竞争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来合理配置资本,提高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金融发展能力。

3、加强了国际监管领域的国家协调与合作。从而可以适当降低并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了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加深了金融虚拟化程度。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作为避险的工具产生的,但过度膨胀和运用不当,滋生了过度投机、金融寻租和经济泡沫,剥离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血肉联系反而成为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2、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当一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使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会下降。

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三、金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发达国家是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受益者。发达国家拥有充裕的资金和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国际

金融业的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宏观管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于等方面有不利影响。

2、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有利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即发挥后发优势;促生一批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从而改变了单纯依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局面;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的力量,有利

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利的方面:一旦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或国内经济出现问题,国际资本匆匆撤离,严重冲击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其次,发达国家转移夕阳产业和过时技术,影响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对国际资本缺乏吸引力,使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尽管金融全球化带来了部分资金,但许多现代经济部门却被外资牢牢控制,容易变成发达国家的组装工厂,金融国际化正在逐步加大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巾场国家的贫富差距。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金融业的经济效应和挑战 总体说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我国金融业来说,将通过五种效应发挥有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

1、扩充效应。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主体,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

2、示范效应。即充分展示国际金融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金融业务运作起示范作用。

3、鲶鱼效应。是指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起到激活中资金融机构创造性的作用。

4、竞争效应。即充分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优胜劣汰。 5、规范效应。即按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办事,有利于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经济和金融秩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在我国金融领域全面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但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同时会面临很大挑战。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有:

1、对中国货币政策方面的挑战。从国际范围内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2、对金融监管方面的挑战。必须改变监管理念,丰富监管手段。

3、金融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风险。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

从微观方面看,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方面的挑战。主要是我们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品种还不丰富,在许多方面还缺乏创新。

2、人才方面的挑战。将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近年金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市场方面的挑战。

第十三部分: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统—货币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间题。(稳定金融的需要) 4、金融监管问题。(稳定经济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金融体系,扣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主要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

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货币的发行权,因此也承担起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的重要责任。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其最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其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对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作为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并对所有金融机构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我国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由于职能分拆,这一部分职能事实上已划归银监会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则主要负责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那—部分监管,具体做法还有待在实践中摸索。

3、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表现为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综合会计记录。中央银行正是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来调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社会货币总量。

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一般由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两部分组成:

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包括: 1、流通中货币。

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和收购黄金外汇投入市场,成为流通中货币,成为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

2、各项存款。

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作为国家的银行,政府通常会赋予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职责,政

府和公共机构存款由中央银行办理。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存款包括了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和用于票据清算的活期存款。

3、其他负债。

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包括: 1、贴现及放款。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还有财政部门的借款和在国外金融机构的资产。

2、各种证券。主要指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中央银行持有的证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级比较高的政府证券。中央银行持有证券和从事公市场业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通过证券买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

3、黄金和外汇储备。

黄金和外汇储备是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间支付的重要储备。中央银行承担为国家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的责任,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运用。

4、其他资产

主要包括待收款项和固定资产。

由于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是它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债权和债务,那么按照复式记账的会计原理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各项目之间存在这样的恒等关系

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负债=资产—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资产—负债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五、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

债权债务关系顺利清偿,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持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进而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定。

第十四部分: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理解货币需求概念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中。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在此条件下,马克思进行如下论证: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多少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进行交换。

这一论证用公式表示就是: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PQ/V

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在掌握这一理论时需要注意:

1、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2、直接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3、仅反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研究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假定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谨慎动机也叫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问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l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L1=L1(Y);

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L2=L2(i)

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即L=L1(Y) + L2(i)

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四、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动。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中,货币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 6、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第十五部分: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如何把握货币的起源及其各种学说?

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其本质如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当时美国议员格来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货币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成了一个谜。但这又是一个非解开不可的谜。 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福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一些法学家甚至错误地认为货币是法律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只有马克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 看出:

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

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

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主要是基于对币材的考察。所谓币材,即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形式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谷帛、牲畜等,都充当过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大宗交易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现象时,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成为必然。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和技术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

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

3、金属货币向纸质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产物,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结果,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

三、关于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作为各种商品交易时的交换手段;

二是作为计价单位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三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用以偿还债务或作其他支付。 理解货币的功能时需要注意:

首先,货币的功能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功能是由货币本质决定的。 其次,对货币的功能有多种概括,如西方学者概括为交换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马克思则将金属货币的功能概括为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无论怎样概括,都万变不离其宗。

四、货币的职能

所谓货币的职能即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发展。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的一种观念。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上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趋同等等;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形成了“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二、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同经济全球化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效应。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通过促进国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60k6h44k7zlrl1b2w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