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青团活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形式
(一)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保证党的领导的原则;发挥作用和受教育相结合原则;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原则; 充分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二)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的原则;服务中学生的原则;自主性的原则;
注意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的原则;注意统一性和层次性结合的原则; (三)中学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形式:
团日活动(三会一课,即每月一次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团员大会和讲一次团课); 与中学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
专题四 教学设计技能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编制(P109-125)
素质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体系,
带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预期性,生本性,具体性;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
1.描述主体看,教学目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2.陈述方式看,教学目的一般用“了解理解掌握领会体会”等模糊性,主观性的心理动词; 教学目标多用“说出归纳说明辨别”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 3.适用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适用;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都适用; 4.结构层次看,教学目的孤立单一结构,缺乏明确层次与序列;
教学目标将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层级架构;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测试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三、教学目标的类别
(一)美国布卢姆等人的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涉及重认和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等,最
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把握材料含义与主旨的能力,转换,解释,推断。
(3)运用: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问题。 (4)分析: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份并理解组织结构。
(5)综合: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强调创造能力,需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对材料厂作价值判断的能力。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2)反应:能主动积极投入到有关的现象中,并作出反应。默许,愿意反应,乐意反应; (3)价值评价:将某种特定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态度和鉴赏。 (4)价值观的组织:将许多价值标准比较、关联和综合;
6
(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在价值观组织的基础上,个体的信念,态度整合成完整的
世界观,形成完整的个性。最高层次的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准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在他人或自我指导下进行的动作行为。
(4)机械动作:学习者的反应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涉及高度协调的动作行为; (6)适应:能修正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需要或问题情境; (7)创造: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情境。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知识或书本知识;
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而一般智力技能则是运用符号处理事情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
4.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 (三)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探索
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一)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晰性;尽可能将模糊的,以心理动词表述的目标转换成外显的行为性目标;
将教学目标细化,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目标;
2.整体性:体现纵向的层次性和横向的融贯性; 3.灵活性:有所侧重;体现差异;灵活变通;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观的陈述:用内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往往只使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模糊动
词;削弱教学有效性,导致教学的随意和低效;
2.行为观的陈述: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生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
美 马杰,ABCD目标陈述模式
(1)对象 A:目标描述的对象应该是学习者;
(2)行为 B:目标的陈述采用行为动词,尽量避免使用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P123动词表) (3)条件C: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
(4)标准D: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即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如:在指认和书写中(C 条件),学生(A 对象)能迅速无误地(D标准)
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B 行为)。
3.内外结合法: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即总体目标—具体行为; 第二节 教学方案的编制(P126--141)
一、教案编制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教研活动开展;
7
二、教案的构成要素
1.概况: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方法等; 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教与学的活动安排; 3.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4.教学后记:教师课后的小结或教学随感;
三、教案的基本形式
(一)记叙式教案: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二)表格式教案:重点突出,使用方便;
(三)卡片式教案:分教案纲要提示;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
四、教案编制的要求
科学规范,简洁明了,形式多样,理念先进;
五、教案编制的程序
(一)研读课程标准
(二)分析处理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三)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标杆,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了解教学情境:包括了解学生和教学的场地和设备,重点是了解学生; (五)选择教学方法 (六)准备教学媒体
(七)设计教学过程:教案编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六、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
1.新课程教学备课的重点:备教师,备学生,备课后反思;
2.教案突出人的因素: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教师备课:先备自己,包括备教法,学法,心理,情绪; 4.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因材施教。
专题五 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 导入的技能(P143--154)
一、导入的功能
(一)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三)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四)提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五)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一)情境导入:通过语言,图片,幻灯,记录片,故事,游戏,音乐,绘画等,制造符合
教学需要的情境。
8
(二)温故导入: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三)问题导入:可由教师或学生提问;直接提问或侧面提问;直接问句或谜语等方式; (四)实验导入:演示实验,引导观察并思考实验中各种现象,进入学习情境; (五)悬念导入:创设悬念性问题,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观念冲突导入: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呈现互相矛盾特点,产生激烈思想冲突;
三、导入的应用
(一)导入的原则: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趣味性,启发性,迁移性,目的性;(短新精快奇准) 第二节 讲授的技能(P154--164)
一、讲授的作用:最古老最基本,应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的优点和局限
1.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较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2.讲授的局限:本质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不能代替自
学和练习,不宜过多讲授;无法照顾个别差异;过长讲授,影响有效学习;
(二)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班级教学;低年级或性格内向学生;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一)讲述:分叙述式和描述式;偏重讲事; (二)讲解:偏重讲理,侧重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解说式(用学生熟悉事实事例,以感知为起点理解概念或说明事物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 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一定探索性) (三)讲读:把讲解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在语文和外语教学中较常用;主要有范读评述式;
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
(四)讲演:讲授最高形式,不仅要系统全面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还要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结论。
三、讲授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科学性;启发性;生动形象;简洁通俗;和谐性;讲授要与板书配合;
第三节 提问的技能([164--171)
一 提问功能:最常见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培养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管理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一)知识性提问:考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是最简单的提问;只需学生复述即可;
(二)理解性提问:检查已学知识及技能理解和掌握情况;
9
(三)应用性提问:检查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提问方式;
(四)分析性提问:要求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间关系或事件前因后果,得出结论 (五)综合性提问:要求发现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教材内容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 (六)评价性提问:要求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比较选择。
三、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提问问题数量过多;不能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学生回答; 控制问题答案;给予消极反馈;忽视学生提问;
四、课堂提问的要求:设问得当;发问巧妙;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五、提问的原则:充分准备;以学生为中心;宁静勿滥;兼顾各种类型问题;
第四节 板书的技能(P172--181)
一、板书的作用:既是教学基本功,又是基本教学技能;
有助吸引学生注意力(听觉与视觉刺激巧妙结合);
有助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视觉获得信息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有助理解和巩固知识;有助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助发展学生思维(有步骤边讲边写,知识层次化,系统化); 有助课后复习;板书有示范作用;
二、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层次分明,内容系统,便于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 (二)词语式:紧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激发思考,引起联想;
(三)表格式:内容扼要,对比性强,易使学生把握事物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四)线索式:反映文章内容情节变化,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思路清晰,线条明朗; (五)图文图式: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形象直观突出重点,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阐述式:边分析边阐述,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七)电子式:省时省力,生动美观,效果好;
三、板书的要求
文字正确清楚美观;用语准确简洁生动;
计划周密,布局合理(一般正板书从左至右依次书写,副板书靠右侧书写,可适时擦去);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因材施“书”,详略有度;
板书,讲解协调一致(先写后讲;先讲后写;边讲边写);
板书样式灵活多样;注意色彩运用(引起视觉反应,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但不宜过多); 第五节 课堂小结的技能(P182--186)
一、课堂小结的功能
完整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帮助梳理知识;巩固与提升知识; 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