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花卉种植与欣赏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1081班 刘晓青 1081814118

0 引言

花卉与人类为伴,与生活同行,与文明同行。百卉含美,万花竞艳,花卉文明反映着历史的发展状态,是物质文明的一种基础,是精神文明的一种载体。文化渗透花卉,花卉渗入文化,是现象与本质、知识与智慧、思想与精神、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与统一。花卉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几千年来驯化培育了无数名花奇木,积累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栽培技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华的花卉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也对世界园艺事业和花卉欣赏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花卉文化与中国花卉文化概述

花,作为美的象征,千万年来,已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采花种花、买花卖花、探花赏花、伤花葬花,在各地城乡都蔚为风俗。兴之所至,人们便不禁要对花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绘之画之,即使在隆冬飞雪、万花凋谢的时节,北国的姑娘们,还要拿出红纸来剪成窗花贴满堂……3000年来,对花的热爱,孕育出了中国人一种绚丽多彩的“花文化”。

当花卉养殖、花卉消费、花卉休闲等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深影响到其他生活领域发挥作用时,它就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典雅高贵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当这成为很多人共同的爱好,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成为推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载体时,它就成为了人们得以美好生活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花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可以折射出一个地方或者区域的生活品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也是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自然而然花卉也就不断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2 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

和其他许多栽培植物一样,中国人栽培和应用花卉的历史是从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开始

的。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铜鼎,其中满盛炭化了的梅核。经鉴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说明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食用梅花树的果实了。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不难看出,那时人们已将花木用于社交礼仪,以梅、芍药等植物来传达爱情了。从这一时期的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修筑玩花池,及此后的秦、汉时代开始将梅、桃等花木用于建造帝王宫苑,中国的花卉便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自那以后,花卉就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之中。花卉直接参与中国文化的形成,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重要扮演者。

3 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中国花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宝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花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闲情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中国人把养花叫“玩花”,这一个“玩”字,表明“莳花弄草”是一种闲瑕活动。它可以调节、丰富生活,但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流。古时的文人逸士,他们有条件和闲瑕莳花弄草、欣赏花卉是其悠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产生了颇富东方情调的中国花文化。 3.2 多功能性

中国的花卉资源是那样的丰富,用途是那样的广泛,以致于在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花的存在。据古籍记载,神农氏遍尝百草百花,使花草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和药物来源。中国人的发生、存在和状大,都与花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华夏”这一民族的图腾柱上,凝聚着他们对于花木的倾心爱戴、由衷赞美和无比尊崇。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久而久之,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极大地开拓和扩展

了民俗的内容和范围,给人们带来了某些生活的调节、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加上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香花疗法等物质文化门类,也具有中国花卉画、中国花卉文学等精神文化特点,可谓形态纷呈。 3.3 泛人文观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中国的花文化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在花木观赏活动中,更能体现中国人别具一格的生命感悟方式。古人由于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处,从来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而当成有生命的活物。他们认为,宇宙间无非有3种活的生物:人、禽兽、花木。这3者都是天、地的产物,并无等级上的差别。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就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更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古人深信,某些花木就是人变成的。的人所共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说法不仅表现了以花比人、以人比花的观念。而且,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比拟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

4 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态

4.1 花—— 一种物质文化 4.1.1 花卉食品

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菜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膳。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4.1.2 香花疗法

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

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4.2 花—— 一种精神文化 4.2.1 花卉的文学艺术

我国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在现代的诗歌、散文中,花花草草更是文人笔下的宠物。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竞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草树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自然的花卉,通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呈现出丰富和细微末节的神态,融进诗意和故事情节的“人化”、“情化”、“心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崇高的美感,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一睹为快。花卉文学作品起着“导游”和“广告”的作用,而这种宣传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深蒂固的。“东风若使行春放,羞花群花不敢开”、“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千古名句,是对花性的生动写照,也是吸引了万代的游人赏花品花。总揽人们所公认的“十大”或“十二大”传统名花,它们的出名无不一文学作品的描写息息相关。可以说,文学作品对花卉的题咏,主宰了花卉的沉浮。文学艺术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形象地渲染、夸张和集中花卉的美,熏陶感染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趣味随着这种影响和引导而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文学背景越丰富,可供游客联想、想象的天地就愈宽广,就更富吸引力。 4.2.2 花卉的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壮大,都与花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华厦”这一民族的图腾柱上,凝聚着对花卉的倾心爱戴、由衷赞美和无比尊崇。人们心目中的种种花草,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能,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久而久之,就在民间社会沉淀成为民俗。如端午节 “斗百草”、重阳节赏菊、中秋节赏桂、“花朝花夕”寓意花晨月夜,良辰美景等。 4.2.3 花卉的饮食文化

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唐代,菊花糕、桂花鲜栗羹和木香花粥成为宴席上的珍品。宋代有名的梅粥、蟹酿橙、广寒糕、锦带羹等山林风味食品,就是分别加入梅花、菊花、桂花和文官花制作而成的,后来又发展到栀子花、芙蓉花、玉簪花、金雀花、紫藤花作菜。中国古代寺庙、庵观将四时鲜花采摘下来,

用以制作素馔斋芳,更是不胜枚举。除了以花作菜,还可以当食品的原料和佐料。桂花、玫瑰花是糖果糕点的重要原料和佐料;菊花、蔷薇花、木香花、玫瑰花、茉莉花制成花露以美容;金银花为夏季清凉饮料。而以花卉酿酒,自古至今,盛行不衰,如梅花酒、菊花酒、桂花酒、玫瑰酒、五加酒、桑椹酒等等。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呼声日益高涨,世人倡导“自然食物”的风气愈盛。花卉食品和花粉产品,作为全营养价值的天然食品,普遍受到游客的欢迎。 4.2.4 赏花趣味文化

中国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仍是以人为中心的,花已经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在对花卉的观赏活动中,体现了中国人别具一格的感悟方式。中国古人深深相信,有些花卉就是人变成的,人与花卉亲密无间。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就连花卉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如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也就有了许多美妙动人的传奇神话。花卉也被完全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就有了人所共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 “,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 花中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 ,“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荣、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 “, 花中十二婢” (凤仙、蔷薇、梨花、杏花、木香、芙蓉、兰菊、栀子、绣球、婴粟、秋海棠、夜来香) “, 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内涵丰富的说法。花卉还与宗教文化密切,花文化在与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中,将花卉视作圣树神花,用花卉营构的“天上乐园”,更加显得高深莫测。

5 结论

鲜花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又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独立、自由、高贵、雅洁;更寄托了人类的许多愿望,如长寿、财富、幸福、吉祥……正是这种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才锻造出了我们生生不灭、长流不息的花魂、国魂、民族魂。花卉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还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凡此种种,都说明花卉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诚然,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实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否则,花就不可能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了。目前,中国花卉事业日渐发达,使花卉文化全面繁荣。有关方面也认为应重视花卉文化的研究,以便让各界人士都能认识到花卉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唤起民力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花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代中,花卉必能一如既往,进一步与全人类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 考 文 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6 2周武忠.花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72 3张启翔.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J].中国园林,2001(1):12-16 4陈秀中.中华民族传统赏花趣味初探[J].中国园林,1999(4):12-15 5周武忠.花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花卉园艺,2007(5):18-19 6杨宇.中国花文化 芬芳四溢满乾坤[J].西部广播电视,2009(2):48-51 7周武忠. 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08(6):79-83

8张鸿翎.中国花文化的自然属性及其人文内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43-44

花卉种植与欣赏论文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经济管理学院营销1081班刘晓青10818141180引言花卉与人类为伴,与生活同行,与文明同行。百卉含美,万花竞艳,花卉文明反映着历史的发展状态,是物质文明的一种基础,是精神文明的一种载体。文化渗透花卉,花卉渗入文化,是现象与本质、知识与智慧、思想与精神、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与统一。花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5pq3cpp97l7tx2ase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