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讲义
一、问题导入
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始终伴随着一切机体活动,通过运动,幼儿得到发展。幼儿的发展不仅依靠心理的发展,也依靠身体的动作。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都不一样,那么每个阶段婴幼儿大动作发展的特征有哪些呢? 二、粗大动作概念
粗大动作指头颈、躯干、四肢等主要部位和全身姿势的维持以及较大幅度的动作。婴儿期的大动作发展进程大致可用谚语来简要概括: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1-3岁幼儿期粗大动作的发展主要是动作协调,平衡等动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三、0-1岁婴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
婴儿大肌肉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无意识的反射,另一种是有意识但不成熟的初级动作。婴儿有意识的大动作发展按照从头到脚趾、从脊柱到手脚的规律进行。
初生的婴儿处在仰卧位时总是把头转向一侧,头转向的那一侧的上下肢是伸直的,而另一侧的上下肢是弯曲的。这是先天性的强直性颈反射姿势,是婴儿特有的一种不对称姿势,这种姿势可避免因吐奶而窒息。家长发现后不要过分紧张,但注意婴儿的头应向两边侧转。婴儿到2.3个月时脊柱开始出现第一个颈椎弯曲,对头部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婴儿竖抱时,头部可以竖直,不会左右摇晃。婴儿头颈部控制
活动的发展,使婴儿在任何体位可以自由转动头部。婴儿3个月后腰肌开始发展,强直性颈反射逐渐消失,为翻身创造条件。5个月时脊柱开始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身体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婴儿脊柱、背部和腰部逐渐健壮,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这时就可以训练婴儿学坐、爬等动作。随着婴儿下肢肌肉控制能力发展,婴儿学习扶着栏杆能站到独自站稳。陪伴者要注意选择好让婴幼儿开始练习走路的时机,到1岁左右婴幼儿能学习独自行走。 四、1-2岁婴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
1-2岁的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快速成长较之前缓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能力的飞速发展。行走、投掷、爬上爬下,活动能力和好奇心大大增强,独立意识有所提高,小肌肉动作也有所发展。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让父母既为幼儿的能力惊喜,也为幼儿的安全担忧。
1-2岁婴儿大动作发展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比第一年缓慢了许多,神经系统发育已比较完善,自主活动每天可达3~5个小时。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幼儿身上的脂肪有所减少,肌肉逐步发育,腿和上肢逐渐加长,具备了独立行走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接触各种事物,促进感知觉和思维发展,从各方面认识世界扩大知识范围。 五、2-3岁婴儿粗大动作发展特征
2-3岁幼儿练习粗大动作可以增强其体制和体能,促进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其认识潜力,促进其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2-3岁婴儿大动作发展特征:2-3岁幼儿以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为主,逐步向各种动作均衡发展。走路步态较稳,双脚站立并跳起,落地时
不会跌倒;可以协调好身体同时完成两个动作。
我们知道了每个年龄段婴幼儿大动作发展的特征,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时间表,陪伴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其年龄段大动作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