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

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

1农业畜牧结构调整推进现状11种植业强化基地建设,努力调优产业结构围绕培育农牧民增收致富产业,千方百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依靠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的区域布局。

据统计全州6大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已达到617万公顷,总产达到165万。 6大特色产业对全州农民收入的贡献达到1531元,净增加573元。 111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农区九县河谷及高半山区。

近年来壤塘、若尔盖、阿坝县等草地县结构加快;农区县蔬菜种植区主要向高寒山区延伸。

全州建设蔬菜生产基地176万公顷,总产达到95万。

112特色水果产业在方向上优化布局,改造传统水果产业老基地,淘汰零星分散、生态不适宜的果树,发展休闲农业。

构建以果带旅、以旅促果良性循环特色水果产业带。 规模发展面积148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5万。

113酿酒葡萄产业重点在金川、小金、茂县、黑水、九寨沟等县的23个乡镇干旱河谷地带规模种植,面积018万公顷。

在方向上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从产区规划、葡萄原料、生产工艺、包装标示、储藏运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整合区域品牌,打造具有阿坝州藏区特色的品牌葡萄酒。

114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3个功能区优势产业。

一是优质脱毒种薯繁殖区在海拔20XX~2800马铃薯较集中成片的高半山区和山原地带繁殖内地使用的早、中熟脱毒种薯,规划面积02万公顷。 二是优质商品薯优势区在全州高半山相对低海拔区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发展早春菜用马铃薯,规划面积08万公顷。

三是淀粉加工用和鲜食优势区以小金县为核心,辐射金川、马尔康、理县、茂县等县,重点发展种植马铃薯加工品种,面积09万公顷。

115食用菌产业以红原县刷经寺、松潘县川主寺、阿坝县阿坝镇、黑水县的

1

沙石多乡、若尔盖县达扎镇为食用菌生产适宜区,发展规模达到4800万袋金针菇和131公顷其他食用菌,为阿坝州开发特色食用菌产业探索新路子。 116道地中药材产业在阿坝县、金川县、茂县、壤塘、若尔盖、汶川、小金、马尔康等县适宜区建设基地,基地面积达到111万公顷含三木药材。 12畜牧业配置要素,努力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为基础,以加快传统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为重点,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产业体系,做优做强牦牛肉、牦牛奶、藏系绵羊、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高原蜜蜂、优质禽兔、特种养殖、优质牧草4个特色产业,形成4+4产业新格局。

在牧区以红原为核心,建设牦牛健康养殖示范区;以若尔盖为核心,建设藏系绵羊健康养殖示范区;以阿坝县为核心发展现代牧草产业,建设优质牧草产业和优质奶源生产示范区;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区,积极建设优质生猪、优质禽兔标准化养殖和特种养殖示范区;以马尔康、黑水、小金、九寨沟为核心,建设蜜蜂生态养殖示范区。

在现代草原畜牧业基地建设上,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一是全面启动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草原禁牧补助13333万公顷,草畜平衡奖励251万公顷;实施645万公顷人工种植牧草良种补贴政策。

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项目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资金项目,建设现代家庭牧场70个,标准化草场10个013万公顷,户营打贮草基地067万公顷、推广突破性优良草种260,牲畜暖棚2745户。

二是依托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在阿坝、红原、若尔盖等三县建成015万公顷人工饲草地建设、2600户舍饲棚圈。

三是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22万公顷,其中灭鼠10万公顷、灭虫12万公顷,平均灭效达到925。

四是继续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作。 目前全州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121个。 完成3个肉羊标准化场建设,完成建设任务100。

通过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开展,达到建省级示范场4个,其中蛋鸡2个、肉牛1个、生猪1个。

2

2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21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上耕地呈高度碎片化,旱地占855,中低产地占72其中瘠薄型占491,地力等级基本在6级以下,坡度在6以下的耕地仅占125且基本上分布在高寒草地县,有效灌面不足15,灌溉渠系、耕地质量、防灾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总体上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缺少生产能力强劲的产业基地。

高半山通村道路等级多在4级以下,路窄、弯道多、错车道少,85以上为简易路面,过载能力低,缺乏联结性,断头普遍。 畜牧业上生产点建设滞后。

水、电、通讯、牧道、暖棚、生产点用房等设施相对落后,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未得到彻底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导致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畜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与阿坝州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重要任务不相适应,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22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化程度低高半山、高寒地区由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跟进不力致使结构调整推进缓慢;617万余公顷特色产业基地中,绿色有机基地认证面积不足10,亩均产值常年保持在5000元以上的不足30,产业基地普遍呈分散状态,种类多,标准化低,规模效益不高。

一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缺乏拉动力。 二是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比较松散,约束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还不强。 农民专合社空壳化严重,发挥作用的不到10。

畜牧业发展上龙头企业缺乏,规模效应不强,链条延伸不足,附加价值不高。 全州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XX万的仅有5家,影响范围有限,与全省、全国行业龙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畜牧业生产产业附加值主要集中在以牦牛、藏系绵羊等畜产品的粗加工上。 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条件差,深加工能力缺乏,没有充分利用畜牧产品副产物扩大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导致畜牧综合价值无法真正体现。 23草原功能退化,畜牧超载严重从整体情况来看,阿坝州草原生态保护比较脆弱,草原生态建设水平相对不高。

3

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

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农牧业产业结构及应对措施1农业畜牧结构调整推进现状11种植业强化基地建设,努力调优产业结构围绕培育农牧民增收致富产业,千方百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依靠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的区域布局。据统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4l92j27n2r4yi9c8hj79c964hjzq00ld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