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欣赏”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小说欣赏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小说特点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安排,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简单了解二战后兴起的多个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单元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提高欣赏中长篇小说精巧构思的能力。 2.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3.培养文学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学习写书评。 【情感目标】 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并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小说都节选自中长篇,篇中涉及的人物更多,环境更复杂,情节更曲折,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学生对原著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效果,因此,课前的阅读准备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入手,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写人叙事的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精读原著的兴趣。在教学安排上,以古今中外为线,串起《红楼梦》、《三国演义》、《阿Q正传》、《棋王》和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变形记》,中国小说方面单元学习活动 精讲《红楼梦》和《阿Q正传》,《三国演义》和《棋王》略讲,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这类中长篇小说的特点后,能够自己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能够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外国小说《变形记》一课则不同于传统小说,虚幻现实难解难分,因此,对于这部现代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不能完全采用传统小说的分析手法去解读,但是完全摈弃人物、情节、环境我们又无从下手。并且教材节选部分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整体性,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时要弄清楚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意图,即弄清主人公为什么会变形,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主旨,并进一步研究小说的表现手法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是“‘弹·赞·评’读书活动”,在每一课之后,教师都会提出一些扩展或提高的问题,这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弹·赞·评”活动的突破口。结合两篇点击链接短文,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和书评写作。 【课时安排】12课时 【单元教学过程】 宝玉挨打 【教学目标】 1.领会《宝玉挨打》一课杰出的叙事艺术成就,及铺垫艺术运用的精妙。 2.引导学生探讨众人对待《宝玉挨打》的态度和宝玉挨打后的心态。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3.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设想】 由于这一课是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涉及到的书中的主要人物也教多,这节课的效果也还取决于学生对《红楼梦》这本书的了解程度。因此结合书的相关章节的内容同时结合多媒体影像让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有大致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准备活动】 1.让学生先阅读《红楼梦》33回、34回的情节。 2.关于《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基本内容等;简要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本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3.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包括金钏跳井一节以及宝玉挨打一节) 【教学活动】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局部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一、整体把握 1.理清课文的思路,简要复述课文情节,找出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2.结合上一单元学过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探讨“宝玉挨打”的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和形成的。 二、合作探究思考问题 1.贾政打宝玉的原因 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2.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宝玉的挨打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3.宝玉挨打以后,引出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对宝玉挨打都有何反应?态度如何?(就各人的神态、语言及动作分析) 4.找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 三、拓展探究 1.视频播放越剧《红楼梦》,思考比较越剧《红楼梦·笞宝玉》中的情节安排、人物表现与原作中的有不同之才处。抓住细微之处仔细品味,联系生活经验设身处地体验人物情感。 2.读第三十四回,看薛宝钗和林黛玉探望宝玉时的心理和行为有何不同。 失街亭 【教学重难点】 1、复杂的战争描写分析。 2、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及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 一、关于《三国演义》 学生交流掌握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情况,教师归纳、补充。(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和长于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两大艺术成就,以此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梳理情节,明确本文线索。 线索:以街亭攻守为线索,以孔明为中心人物。 三、课文研读 (一)关于情节 1、课文围绕街亭攻守展开故事情节,着重描写了战争双方的形势分析和调兵遣将等准备过程,试概括蜀魏双方的战略部署,列出对阵表,从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什么样的特点? 战略部署:双方布兵都以街亭为重心,通盘考虑。双方布兵互有了解,又有出其不意之处。 战争特点:旗鼓相当,高手相逢的恶战,任何失误,都将导致本方成为整个战役失败的一方。 2、课文写战争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曲折有致,跌宕生姿,情节反复照应,表现了《三国演义》高超的战争描写艺术。 (二)关于人物 1、街亭一战,作者立足于蜀汉一方,重点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马谡和诸葛亮,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归纳本篇描写人物技巧。 技巧:①言行互补,绘形传神。②相互比照,多方映衬。 2、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想象夸张有时不合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被人为地神化了成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识人之误、用人之错绝非一次,在三国争战中,他也犯了普通人易犯的错误,是真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谈谈各自的看法。 四、扩展活动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试从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件、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写一则书评。 阿Q正传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学会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2、正确理解阿Q,认识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和国民的愚昧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 1、 学生观看影片《阿Q正传》。 2、 请一名学生口述第二、三章的故事梗概。 3、 课堂讨论: 示例:“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讨论评析:课文这种阿Q式的名言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迅速标划出来,互相讨论,分析阿Q的内心世界。 4、 完成思考·探究·练习二,抓住阿Q的性格特征。 5、 合作探究: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它有那些表现? 所谓“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摧残畏强凌弱、自欺欺人等。什么“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完全是阿Q失败的记录。 6、讨论: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拓展与提高】 以“阿Q读高中”为题,写一篇阿Q新传,批评我们学生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棋王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并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意象化的写法。 2.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其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