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荒岛余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影片《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Chuck在飞机失事后漂流到一座荒岛上,独自一人生活长达四年。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却有将近一半时间是一个人在表演。
(从Chuck到了荒岛上开始分析的。写得有些多。)
Chuck劫后余生,像他这样,一个生活在美国那样的、科技高速发展的、生活节奏很快的、发达国家中的人,从漂流到荒岛的第一天开始, 他就完全远离了人类先进的文明社会,没有其他人类、动物(像狗或猫一样的宠物),没有食物,没有水,一切都回到原始。
在荒岛醒来的第一天,他睁开眼,翻口袋找到他不离身的传呼机,发现已经不能用了,然后拿出Kelly送的怀表,在飞机失事前他在救生衣和怀表之间选择了怀表(我认为也正是因为他去捡怀表,导致他的飞行员朋友受伤,摔倒,然后没能力自救,我总觉得那时那个飞行员如果没有转过来要拉他,或许那位飞行员也会有生还的可能)坏表寄托着他的爱情,他对Kelly的思念,更是支撑他活下去的重要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Chuck,有着被救的希望,开始在岛上呼救,第二天,他还抱着岛上有人或许其他人类的痕迹的希望,环岛一周,又爬上最高的峭壁,这才看到水上飘着的“人影”,一具尸体。在尸体身上拿走了手电和比自己小了几号的鞋,然后埋葬了这个叫做Albert Miller的飞行员。埋葬已故的人,这里是他作为社会人的一种体现,让他感觉他还是生活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我认为他在此时还体验着他的自我价值,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从前,他生活的重心只放在工作上,在工作中能感受到他存在的价值。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一艘船,离荒岛很远很远,但还是给了Chuck极大的希望,这艘船在我看来,对Chuck来说是象征着回到文明社会的希望的,随着船的消失,他开始有些绝望,但强烈的求生愿望迫使他,天一亮,就试图划着小皮筏冲出海浪,找能带他回家的船。结果肯定是失败了,而且还受了严重的伤重新回到岛上,筋疲力尽的他,躲到山洞里,手电开了一个晚上也没电了,手电的光在我看来是人类存在的痕迹,而这时这点痕迹也没有了。
Chuck在逃生失败后的第二天拆开了捡到的几个快递。在刚刚捡到这些快递的时候,Chuck并没有直接拆开,可能是认为,自己很快就会得救,所剩的快递,在自己回去之后还能交到寄件人或收件人手里,这些快递跟自己一样,“劫后余生,大难不死”。现在Chuck却拆开了快递,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他是飞机失事的唯一生还者,这几件快递是一堆货物中的“生还者”,他或许认为现在我逃生失败又没人来救,就像这些快递一样没人管,非
常自暴自弃,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又怎么会用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呢。拆到最后Chuck留了一件,这一件未拆开的快递代表的意义很多,首先,它代表自己能回到Kelly身边的希望,而且他还可以把这唯一一件快递送到或送回,完成自己工作上的使命;其次,这一件快递可以留在自己更加绝望时再拆开。快递不拆开,他就还有希望,他就还有生存下去的勇气。未拆开的快递上的翅膀,也有一种希望的寓意,他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双翅膀,可以带他回家。后面他还在帆板上画了翅膀,是带着同样的寓意。
Chuck钻木取火,失败,继续取火又失败,受到椰子的启发后,他改变方法,怀着极大希望,可是又失败了,还刺破了手掌,这时他大吼大叫乱扔东西,几乎崩溃,平静下来后,制造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 Wilson。在Wilson的“注视下”Chuck取火成功了“I did it ,I did it...it’s a signal fire , and it spells out S.O.S…It’s a meteor shower! Fireflies! Go! Run! You’re free”“这是一个烟火信号,它发出求救,这是流星雨,萤火虫,走吧,飞吧,你们是自由的!”从这几句话里能看出他心底的渴望,渴望自由,渴望飞回家。第一次出现能救他的船时,他只有一个小手电,微弱的光吸引不了远方船上的人的注意力,他在造出火后说,“it’s a signal fire, and it spells out S.O.S”其实是说出了当时的遗憾“如果我有了火把,他们肯定能看到,就能来救我”。他在沙滩上一副骄傲的样子,大喊“Look what I have created! I have made fire. I…have made fire! ”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帮助下,他自己造出火,让他在内心深处建立了一个信念-----我自己可以活下去,这是一种对于生命可以继续的信念。
Wilson作为Chuck在荒岛上的第一个伙伴,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取火的动力不同了,在他人的期盼下,人完成任务的动力会更大。Wilson的出现让Chuck重建了对生的希望,重塑了对自我的认识。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自我的组成中存在被他人需要、被他人信赖的一种基本概念,Wilson 让Chuck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信赖的,给了他生存下去的意义,让Chuck重拾信心。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对于自然界中唯一拥有语言功能的人类来说,沟通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通过沟通,Chuck感到自己的的安全感被保证了。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Wilson 给了Chuck一个自我表露的机会,虽然Wilson 不能说话,但在对Chuck来说Wilson是一个很好的倾听对象,有“人”听自己说话。他可以在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拥有“依靠”的对象,使自己有安全感。人际沟通分为言语沟通和费言语沟通,Wilson既是 Chuck言语沟通的对象,又是费言语沟通的对象,比如取火时Wilson的“注视”对Chuck来说就是一种非言语沟通。可见Wilson的在影片中的重要性。
四年后,Chuck练就了一身的野外生存本领,一扔捕鱼的棍子就准确的插到鱼,与最初
那副笨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也能很自然地吃生鱼,不再是看到生螃蟹时那副恶心的样子,他的一身肥肉也练成了肌肉,人瘦了很多。四年,他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并且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是和谐相处。
一块铁皮板的出现,在长达四年之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立起的铁皮板就像是一扇门,好像打开了就能回到家一样,或者他在期待有人来打开门,来解救他。一阵风吹过,带给他一个想法,把铁皮板当做帆,就能冲出海浪。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在做木筏时,绳子不够用,从悬崖上取绳子时,提起了一段往事,他在岛上待了三年的时候想到了自杀,漫长傲人的等待,让他坚持不住了,应该是Wilson的存在,阻止了他的自杀。编绳子时,他有一段较长的独白,就是说一年前自杀的事,最后把Wilson一脚踢出去后,又立刻去找,漫长的等待让Chuck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现在在做的努力是否成功,又不愿意在荒岛上继续等待,内心很挣扎很矛盾。他将Wilson踢出(Wilson是“人”的情况下),可以算作一种侵犯,根据挫折--侵犯理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他经历了种种挫折,引起了对Wilson的“侵犯”。
在成功冲出海浪之后,他看着渐渐远去的自己生活了四年的荒岛,表情很凝重,可能是在缅怀自己这过去的四年,也可能是在感谢它,让自己劫后可以有个栖身的场所……
在海上漂流的时候,碰上三次鲸鱼喷水,第一次是晚上,向Chuck表示友好,第二次是提醒Chuck ,Wilson漂走了,第三次告诉他,有船来了。(影片透露着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理念)。Wilson漂走的时候,Chuck第一次哭,从飞机失事以来第一次流泪,这泪水里带着对Wilson的不舍,感谢和愧疚,不舍他离自己而去,感谢他四年的陪伴,愧疚自己不能救他。这一次,他在求生的木筏和Wilson之间选择了木筏,木筏对他是生的希望(他已经体力不支,是在没办法救Wilson)。在失去Wilson痛哭之后,他扔掉了桨,是一种放弃,让自己随波逐流,是生是死皆有天定。而老天让他生。一艘大油轮把他带回到社会文明中。
回来后知道Kelly已经结婚,这是他没办法决定的事。透过百叶窗看到悲伤的Kelly,他只是皱着眉头思考。朋友们为Chuck办了欢迎会,人散后,满桌丰富的食物,打火机,强烈对比了杂荒岛上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晚上睡觉躺在地上睡觉,台灯一开一关,他在想荒岛上的日子。Kelly是他四年间生存下去的动力,他们之间需要有个结果。雨夜中去找Kelly,很默契的,Chuck敲门之前,Kelly就开门了,两人见面,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看似没关系,却又暗示着两人之间可惜的错过,“They almost won by one yard. One lousy yard right at the end”他们之间也就是差了这one yard。他将怀表还给Kelly,Kelly把车让他开走,他们之间正式结束了,就像当初Kelly送他怀表,他的车让Kelly开走,再次互换,又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