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体位护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体位护理

一、体位是指休息状态时身体所处的位置。常见体位如下:

1.自动体位 患者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

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3.强迫体位 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

殊体位。

常见有以下几种:

(1)强迫仰卧位 患者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张

力。见于急性腹膜炎等。

(2)强迫俯卧位 俯卧位可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常见于

脊柱疾病。

(3)强迫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患侧,以减轻疼痛,且有利于健

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

(4)强迫坐位 又称端坐呼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5)辗转体位 患者坐卧不安,辗转反侧。见于胆绞痛、肾

绞痛、肠绞痛等。

(6)角弓反张位 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躯

干呈反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二、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 (一)上肢正确功能位 :

1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1. 肩关节:外展45° 前屈30° 外旋15° 2. 肘关节: 屈曲90 3. 腕关节: 背屈20-30° 尺倾

5-10°

下肢正确功能位 :

1. 髋关节:前屈15-20° 外展10-20° 外旋5-10° 2. 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 3. 踝关节 背屈90°

(二)、 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

于静脉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三)、 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1.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

2. 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四)、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

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

2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五)、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 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

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 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

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六)、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 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

两肩后伸。

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

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七)、肱骨外科颈骨折

体位: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

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

3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

(八)、肱骨干骨折

体位: 内固定术后以半卧位为宜,平卧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

使之与躯体平行,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九)、肱骨髁上骨折

体位:患肢抬高。

(十)、桡骨远端骨折

体位: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

10CM。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十一)、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向病人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

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导致脱位。

1、术后予气垫床,尽量减少翻身、搬动。术后搬运患者时,

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防止搬运时脱位。

2、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

盆,以保护患侧。

3、侧卧时,仰向健侧,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也可使用辅助侧卧位的抱枕,使髋关节术后的病人能够自己随意变换体位时而不发生脱位(若髋关节内旋内

4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收、屈曲大于90°就有发生脱位的危险)。

4、坐姿:双下肢不交叉,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不坐低

椅,矮凳,软沙发,不屈身向前拾物。

(十二)、髌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垫软枕抬高48小时,以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每

1~2小时冷敷10~15分钟,以减轻局部充血,同时观察弹力绷带的松紧情况。

功能锻炼:麻醉恢复后,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术后第 3天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 即膝关节 30°以内的被动屈伸活动 , 1周左右鼓励患者主动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 10 d左右 , 指导患者在床边主动屈曲膝关节 , 扶拐下床行走 , 3次 /d, 30 min/次 ,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每天早、中、晚各做患肢直膝悬空抬举 20次 , 逐渐增加时间及活动量 ;术后 2周开始指导患肢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轻捏髌骨周围软组织 ,以髌骨为中心, 向肢体两端揉 ,拇指或手掌根部由轻到重推动髌骨上缘 ,使髌骨向远端活动, 3次 /d,各推 50次左右 ,防止髌骨周围软组织粘连 ;术后 3周左右,试着行走及缓慢下蹲锻炼 ,力求步态正常。

(十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护理

5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体位: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

旋。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十四)、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抬高患肢小腿,高于心脏水平,踝关节背伸90°,

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

(十五)、膝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

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和患肢肿胀。

不同的位置损伤术后肢体有不同的放置:

(1)半月板修复术后是将膝部置于伸直位,以软垫抬高; (2)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置膝于微屈20~30°并略内收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后置膝于屈曲20~30°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置膝关节于微屈位。

(十六)、肩关节镜检术后的护理

体位:患肢用颈腕带悬吊置肘关节屈曲90°功能位,肘与胸

之间垫一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

(十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体位:术后患肢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保持中立位,

予软枕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也可采用持续冰敷患

6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一、体位是指休息状态时身体所处的位置。常见体位如下:1.自动体位患者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3.强迫体位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常见有以下几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0kg28dzpc7g2499ip734mu7526kg600fp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