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

862 更新时间:2006-3-24

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

一、知识点梳理

(一)哲学 1、哲学

①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因为人们的行动受世界观支配,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观察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反之,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区别:主要是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联系: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是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准确理解这一概念: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范畴、物质的表现形式,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喜欢不喜欢都在我们的之外独立的存在着,这就叫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物质概念的外延是除意识之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其内涵就应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这一属性之外,还有可知性、运动性等属性,为什么“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呢?万事万物同意识相比较,只有客观实在性是它们区别于意识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只有依赖于物质才能存在。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二者是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在舍弃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各种具体特征以后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即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包括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都是物质这一共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不仅具有共同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丰富的个性。在外延上,物质概念包括了除意识以外的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 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就像水果——苹果、香蕉、梨;马——白马、黄马、黑马)不懂得这一区别就划不清现代唯物主义和古代唯物主义的界限。

有的同学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认为物质就是有形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物质就是山、水、土地、森林、桌椅板凳等等。所以物质也是可以被人所创造和消灭的。

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这个概念同时告诉我们物质还具有可知性,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它、认识它。 (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为意识所反映。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物质概念为回答“世界是什么的”这一重大命题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其中的“不”字划分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界限,“能”字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 (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2、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3)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四)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从起源看——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意识 从生理基础看——人脑的机能。这就进一步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人脑这一特殊 的物质具有思维的功能,可以对反映到头脑中的客观存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加工,意识就产生了。

从本质看——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但有了人脑,没有客观存

在反映在人脑中,也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才会形成人的意识。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论是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之,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只是反映的形式与性质不同而已,这也进一步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这就是告诉我们:意识一刻也离不开物质,物质却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但这也不可以用来否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例如:自己思考,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或传统意识不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即说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承认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们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目的就是证明。

应用: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说明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重要性,结合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的成果,如“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飞船成功发射等,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

(2)制约意识的主客观因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客观因素——最根本的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因素——主要受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等的影响。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每个人,特别是中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自身主观素质的培养。 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1)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含义和途径:

(2)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正确意识的作用 错误意识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按规律办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受到惩罚。 (2)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二是人类改造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②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决定了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同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

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62更新时间:2006-3-24唯物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知识点梳理(一)哲学1、哲学①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0abp9l1qv58u602x74s2b61z97lf1017g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