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一章 一、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革命,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为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文学活动发生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二、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即列宁,他提出文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①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③要努力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④只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愿意写的一切”。 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①列宁认为艺术典型的首要特征在于反 映社会生活的本质。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①列宁尖锐地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观点”,发表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②在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列宁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③列宁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学理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一、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1、①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②人民群众给予文艺家以精神的哺育。人民群众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这种历史地位就决定了他们的立场、态度,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趋向。不间断的劳动、斗争和创造也铸造和培养了他们种种优美的品质和丰富的智慧。 ④因此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精神的哺育,使人民群众的立场、态度成为自己的立场、态度,。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造的丰厚土壤好和源头活水,人民是检验文艺作品的最终仲裁者。
②坚持文艺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二、加强文学队伍建设,要求文艺工作者具有哪些方面的思想艺术修养?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①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社会结合起来。②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熟悉实际生活结合起来。③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尊重艺术规律统一起来。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①不把文艺事业看做作个人的事业,而是看做社会的事业,人民的 事业。②广大文艺工作者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理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做到德艺双馨。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①文艺事业是社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为社会主 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②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这样才能真正从人民生活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章
一、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 特性。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文学作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自由的活动。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文学的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局限于感性心理范围的愉悦和快意,它始终和理性的理解连接在一起。
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 的情感性侧重于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审美对象来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 灵自由的特性。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③对人自我的超越
二、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对文学性质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当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 ①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②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体现为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四章
一、何谓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1、①文学的价值主要是指文本价值,它是作家艺术表现生活所创造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族人和社会的属性,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多样性。②文学价值的两个层面:科学认识:文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主体判断:文学属性在何种意义上满足人的需要。
2、①价值的生成过程 (创作):一方面,只有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本身的价值中才能找到它的根源与动力。一方面,文学的价值除了来自表现对象中的价值因素外,其自身也是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人类活动的一种价值体现。②价值的实现过程 (接受):读者通过对文本符号的解读,充分感受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价值关系,也感受作家在整个文本建构中所起的价值主导作用。读者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水准作为前提来感受作品、理解形象,并在文本的引导下完成文学的“二度创造”。
二、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1、认识功能:①指文学可以帮助人获得多方面社会和人生的知识,可以丰富人的生活经验, 加深人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理解的功能。②作为“认识”的弱点:含蓄性、虚构性、多义性、歧义性。③特点:首先,文学的认识功能更多的是通过审美意识活动而获得的一种评价性认识。其次,文学对人的认识作用更直观、更全面、更入微。再次,文学往往是最早透露出社会变革信息的领域。
2、教育功能:①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理境界、增强人们改 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功能。②根源: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的因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倾向,这些倾向体现为对事物的喜爱或厌恶等心理趋势,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影响力和牵引力。
第五章
一、分析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创作动机:在文学理论中,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创作冲动 创作动机 指向创作过程本身 指向创作过程结果 非理性的心理驱力 有意识的行为目的
二、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
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认知直觉(科学直觉):不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直接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规律。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 对象 主观色彩 情感状态 艺术直觉 审美价值 明显主观色彩 强烈情感体验 认知直觉 事物特质规律 排斥主观色彩 较少或没有
三、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关系:①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②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③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