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德育实效,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加德育骨干网络培训,我受益匪浅!培训中,我学习到了专家、教授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教育执着追求的人生魅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把养成良好师德师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XXX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应该基本形成。”“教育首先要立德树人,但我们对智育很重视,对德育的重视还不够”。新德育其实是一种“大德育”。“它是秉持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宗旨,通过大德育课程,用‘善’为师生的心灵注入不竭的源泉,在教育生活中让幸福更有厚度,让完整更加充实。”
新时代的新德育是包含私德、公德和大德教育等的“大德育”;新德育实施的路径有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课堂是德育主渠道,
学科课程内存在道德价值,学科教学内生着教育的道德追求,应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挖掘学科的道德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知识学习过程同时成为道德养成过程;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新德育需要每一个教师自觉修炼师德、锤炼师能,温暖地陪伴学生生活,专业地引领学生成长。
那么,新时代背景下,该如何切实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 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要尊重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不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要留有一份纯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其次,强化责任意识。要按《教育法》、《教师法》的要求,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这种职责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一种深沉的使命感,而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再次,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当好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的角色
最后,提升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机智等。其中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因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长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为全力提升德育实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帮助青少年认清历史责任,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参与者、接力者。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德育工作就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起,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习惯培养。重视开展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冲破传统“以学习
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激励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科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幸福的大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人,树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德是做人之基,只有在具备高尚思想品德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学习才有动力,成才才有保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再接再励,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