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科学(心得)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科学论文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完整的科学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运作程序由七个环节组成:提出探究问题→做出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后续延伸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呢?

一、 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探究任务

探究始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教学青岛版三年级《科学》教材《哪杯水多》一课时,我拿出四个都装着水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对学生说:“昨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时,邻居家的小孩指着这四个瓶子,问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我左看右看,还真拿不准,大家帮我猜一猜,好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竟也争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到底哪瓶水最多?”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

一般来说,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内,要尽快地让学生接触探究的事物、思考需要探究的问题,而且这种事物或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集中到要探究要解决的事物或问题上,投入到

探究活动中。

二、鼓励学生假想,制定探究计划

在确定了探究任务之后,在学生动手之前,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假设和预测,让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一)鼓励学生猜想或设想

牛顿曾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例如,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当学生把木块、石块、泡沫块、玻璃球、大头针、小瓶、气球等物体放入水中后,发现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看到眼前的现象,也许会产生一些想法和新的问题,请大家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共同来研究好吗?”

生:轻的物体都浮在水面上,重的物体都沉到水底了。 生:不对,大头针多轻呀,它却沉到水底了,小瓶比大头针重多了而浮在水面上。

生:看来浮与沉与物体的轻重没关系。 生:木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

生:会不会有什么力量在托着它?可能是水给它的力量吧。

生:既然水有力量托住木块,可石块怎么沉到水底去了呢? 生:可能水的这种力量托不住它吧。

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猜想与假设,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因此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就必须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测或假设。

再如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猜想与验证呢?

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如铁钉、铝片、铜丝、瓷勺、碳棒、香烟铝箔、玻璃等)的导电能力进行猜想,把猜想的结果填入下表

(这张表的设计很有新意) (这张表的设计很有新意) 材料名称

小学科学(心得)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论文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完整的科学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运作程序由七个环节组成:提出探究问题→做出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后续延伸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呢?一、创设问题情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02wq6l0id1lh1d7s0l19lpyv23wwc008m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