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 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 举:提拔,推举 B.四海皆已无虞 虞:欺骗,欺诈
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 暇:闲暇时间 D.亦宜引而进之 引 : 推 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 分三次完成。
B. 周公治国有方,奸佞小人得以清除,蛮夷部族也已归顺,各种教化制度都已建立, 社会风俗淳厚朴实。
C. 尽管周公具备圣人的才能,国家也治理得有条不紊,但仍求贤若渴,深恐思虑不全,辜负周成王之意,失去天下人心。
D. 作者尽管两次呈书没有回音,三次登门不受欢迎,但仍然再次呈书宰相,希望他能了解自己的心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3 分)
(2) 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3 分)
(3)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4 分)
9.作者反复给宰相上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6.B(“虞”是忧虑、担忧的意思。)
7.A(“吃一顿饭、洗一次头也要分三次完成”表述不符合文意,“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是指他接见贤才的急迫心态,吃一顿饭,常常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洗一次头发,常常多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
8.(1)不只不比周公贤能罢了,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3 分,句意正确 1 分,“不惟不贤”、“执事者”各 1 分)
(2) 正因为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歌颂周成王德行,而且不停地称赞周公的功绩。(3 分, 三句句意各 1 分)
(3) 只因为我生性糊涂愚钝,不知道躲避离开,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4
分,三句句意各 1 分,“说”1 分)
9.①不应冷漠对待天下的才人,
②而应大力提拔重用天下的有用人才,
③以更有利于国家的有效治理。(三句各 1 分)
【参考译文】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拜谢宰相阁下:
我听说周公做辅相时,他急于见到贤者,刚吃一顿饭就要三次将口中的食物吐出、刚 洗一次头发就要三次把头发挽起来去见客。当时,天下的贤才都已被推荐录用;奸佞邪恶、巧进谗言、欺诈负义之人均被清除;天下无所忧虑,中原以外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已 归顺; 自然灾害、四时季节变化、昆虫草木之妖孽,都已消失;国家的礼乐刑政等社会教化的政令法规,均已处置适宜;社会风俗均已淳厚;风雨霜露之所滋润庇护的各种动植 物,均已各得其所;麒麟、凤凰、龟、龙之类的祥瑞美好征兆,都已全部出现;而周公以 其圣人之才,凭借着是成王叔父的亲近关系,他辅佐治理、继承教化的功绩又如此昭然明 白,那些所要求进见的人难道还有贤于周公的吗?不只是不贤于周公而已,难道还有贤于当时各部门的专职官员的吗?难道还有在计议谋划方面能弥补周公在教化方面的不足的人吗? 然而周公求贤之心如此之急迫,惟恐自己有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惟恐自己有考虑不周 到的地方,而有负于成王委托之意、不能尽得天下人之心。像周公这样的用心,假如当时 国家治理得没有那么好,他本人又不具有圣人的才干,他又没有叔父这个亲近的地位,那 么,他将会连吃饭和洗头的时间也没有了;哪只是多次吐哺、捉发就算完了呢!正因如此, 所以至今人们在称颂周成王之德时都忘不了称颂周公之德。
如今阁下在做宰相这一点上也和周公相接近,但天下的贤才难道都被单荐录用了吗?奸佞邪恶、巧进谗言、欺诈负义之人难道都被清除了吗?天下难道都没有忧虑了吗?边远地区 的少数民族,难道都已 f3 顺了吗?自然灾害、四时季节变化、草木昆虫的妖孽,难道都已消失了吗?国家的礼乐刑政等社会教化的政令法规,难道都已处置适宜了吗?社会风俗难道 都已淳厚了吗?风雨霜露之所滋润庇护的各种动植物,难道都已各得其所了吗?麒麟、凤凰、龟、龙等各种祥瑞美好的征兆,难道都已出现了吗?那些要求进见的人,虽然不敢盼望自己达到周公那样的德行,至于和现在各个部门的专职官员相比,难道都不如他们吗?这些人的见解,难道都无补于世吗?如今阁下即使不能像周公那样吐哺捉发、礼贤下士,也应该对他们加以引进,并且考察他们的实际才干如何以决定他们的去留,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默然不予理睬。我韩愈等待阁下的指示已经四十多天了,两次上书,而自己的心志不能上达; 三次到相府门口,而守门人拒绝我入内。只是因为我愚昧不明而不知去隐居山林,所以又有这篇关于周公之说。希望阁下详察!
古代的读书人三个月不做官就感到悲伤而相互慰问,所以离开故国时一定要带好礼物, 然而他们这样重视自进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周不能实现志向,就可以离周到鲁;在鲁不 能实现志向,就可离鲁到齐;在齐不能实现志向,就可以离齐到宋、到郑、到秦、到楚。 如今天下就一个国君,全国统一,抛弃了朝廷就只有夷狄之邦了,就离开父母生活的国度 了。所以那些想实现自己志向的人如果不能在朝廷立足,那就只有到山林中去当隐士了。 山林,那是独善其身、自己养活自己而不忧虑天下大事的人所能安心居住的地方;如果是 有忧天下之心的志士,那就不可能安于山林隐逸生活。所以我韩愈每次自我求进而不觉惭 愧,屡次上书,多次登门而不肯停止。岂止如此而已?我最感恐惧不安的还是不能得到像阁下这样的大贤之士的引荐,也希望阁下稍加俯察。亵渎冒犯了您的声威和尊严,不胜惶恐。韩愈再拜。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可编辑修改wor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