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石猴成长为猴王的经历。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兴趣。熟悉生字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提出问题,了解石猴到猴王的经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西游记》吗?你能简单谈谈它的故事情节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
2、出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或不懂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四、全班交流。 1、字词。
提出通过小组讨论仍无法理解的字词。
2、提出问题,通过星级评定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花果山下一块石头吸日月精华成为石猴,石猴在嬉戏中应约进入水帘洞,发现花果山福地,被众猴拜为“千岁大王”。)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1)找出猴王出世的句子读一读。
(2)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同桌讨论。
叙述时注意抓住石头所处的位置,石头的大致形状,石头变化的过程。 (花果山中一块大圆石头,感受天地秀气,日月精华,通灵之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 产一石卵如圆球大小,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注意以下问题:石猴变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现证明什么?石猴发现的天地如何?
(众猴在游玩中发现一处瀑布飞泉,约道:谁有本事进去,就推为王。事后应身而出,进入瀑布,发现了花果山福地,乃为一座石房,房内有天造地设的家当。石猴引众猴入洞,众猴拜石猴为王。)
五、自由读课文,谈谈对石猴的认识。 六、拓展。
联系《西游记》,议一议孙悟空。
七、作业: 1、读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课外阅读《西游记》。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但学生们喜欢文中人物——孙悟空,可以在孩子们的愉快心情中展开教学。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放不开;板书也不够完美;时间把握不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