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财务知识)吉林省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十一五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部,欧亚大陆桥的东端,和俄罗斯、朝鲜接壤,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东北亚经济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崛起的热点,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将成为吉林省及本圈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点,且将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的设立,珲(春)—马(哈林诺)铁路投入运营、珲春—圈河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珲春—俄哈桑区首府斯拉夫扬卡公路的加快建设,珲春、长岭子口岸、圈河口岸内侧和俄斯拉夫扬卡共同形成的自由贸易区开始形成,珲春—哈桑—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正于构建,这些均将进壹步推进以中俄合作为龙头的有朝鲜、蒙古、韩国、日本参加的国际合作。可充分利用于东北亚这壹区位优势发展长白山生态经济。

(3)民族特点突出,为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建设打出壹张民族品牌。

充分利用朝鲜民族这张品牌,和长白山生态品牌形成互动,推动长白山区生态经济快速发展。长白山区的东部是朝鲜族自治州,有朝鲜族140万。国家赋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对于带动图们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打响朝鲜民族这张牌,对于推动长白山区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生态省建设,为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发展长白山区生态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借助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发展长白山生态经济。

(5)为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建设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是继东南沿海开放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作出的又壹重大战略决策。对增强东北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提升国力优化发展格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均具有全局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长白山生态经济借助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来加快发展。

2、不利因素。

(1)缺少龙头企业引领,没有形成核心长白山生态品牌体系。

近些年,资源的开发开始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化,有些企业和产品已步入国家和省级行列。可是总体来见,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均仍是小区域、小规模、零散分布,缺少成熟的市场渠道,没有形成以长白山生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2)产业链条薄弱,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雷同,缺乏引导控制,未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接网络体系,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合理的地域分工,导致整个区域资源浪费和发展水平落后。

(3)行政壁垒严重,市场化程度较低。

区域内政府行政关系复杂,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限制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低,给地区之间的协调带来很多掣肘。人才匮乏,技术进步缓慢,山区山高谷深,交通、资源、人才联系障碍。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壹)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图们江地区进壹步开展国际合作为契机,以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壹体、产业同布、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为主线,实施“主动接轨、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实现共赢”的战略,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整体优势,突出聚集效应,联动互促发展,打造长白山品牌和民族特色品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使本圈成为吉林省经济“快跑”的生力军。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于开发中保护,于保护中开发。 2、比较优势原则。

立足长白山生态资源和民族集聚优势,建立生态产业竞

争优势;立足长白山和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立足沿边区位和国际合作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产业。

3、区域协调和统筹原则。

探索建立现行区划下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和产业整合机制,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提升长白山生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协同发展。

4、科技创新原则。

促进产业、教育、科研创新基地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民营经济的飞跃发展;强化生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扶持各类专业化民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5、统筹兼顾原则。

正确把握“长远和近期”的关系。于保障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整体利益前提下,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于保证区域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承载的前提下,要为近期的开发建设保持足够的弹性空间。

6、各司其职原则。

正确把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

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三)目标和任务。

根据区域生态经济优势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整合区域生态资源,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将长白山域名资源和生态资源有效结合,打造独具长白山生态特色的区域品牌和原产地品牌,建设长白山生态文化,实现经济壹体化、交通壹体化、信息壹体化和环保壹体化,形成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区域壹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生态经济整体竞争力。把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建设成为我国和东北亚生态资源基地、生态产业加工基地和长白山生态旅游基地,吉林省经济重要支撑。合理安排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强化产业、城乡、生态的相互融合,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扩大区域合作领域。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建设生态产业原料基地。 长白山生态经济圈规划目标

壹、经济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十五”指标 2010年 12000 25000 12 2020年 40000 11 2、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11

2020年(财务知识)吉林省长白山生态经济圈十一五规划

本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部,欧亚大陆桥的东端,和俄罗斯、朝鲜接壤,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东北亚经济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崛起的热点,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将成为吉林省及本圈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点,且将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的设立,珲(春)—马(哈林诺)铁路投入运营、珲春—圈河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02a757k112xn8u9whcj4n25q6nxtf004f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