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节课
【教学理念分析】初中生正直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还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经常对“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怎样看待我?”等问题产生困惑。学生的自我认知对其成长发展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合理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积极悦纳自己,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升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从而促使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2、引导学生认识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 3、掌握积极悦纳自我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2)学生能够掌握积极悦纳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自我意识是不断发展的,能够善于发现自我。 (2)掌握“快乐转换单”的方法。 【教学方法】游戏、讲授、冥想 【教具】多媒体,自我成长单,别针
【课前准备】小组分组,确定组长;试播ppt、音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游戏导入(大约总用时3分钟)
教师:同学们好。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做大风吹。吹什么呢?吹有特点的同学。按照老师的口令,我说“大风吹”你们说“吹哪里” 我会告诉大家吹有什么特点的同学,符合这一特点的同学就迅速起立。大家就对他们说“Hello”随着老师口令的变化,我们看哪些同学的反应速度快,明白了吗?好,那游戏现在开始。
大风吹戴眼镜的同学; 大风吹双眼皮的同学; 大风吹穿白色袜子的同学; 大风吹O型血的同学; 大风吹喜欢旅游的同学; 大风吹性格外向的同学; 大风吹兴趣广泛的同学; 大风吹喜欢挑战的同学; ……
我看到吹到后面几个特点的时候,有同学开始犹豫了,为什么呢?你们觉得怎么才能玩好这个游戏呢?(生答:要足够了解自己。)那同学们了解自己吗?(生答:了解/不够了解)有的同学认为比较了解,而有的同学觉得不够了解,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助同学探索自己。今天课程的内容是“认识自己”,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程能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学会悦纳自己。
第二部分:我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自我认识卡(大约总用时10分钟) 教师:那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你了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请同
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语,首先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静下心来,慢慢闭上眼睛,做两个深呼吸,放松,放松,美丽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天的气息真好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想象着一步步走下楼梯,在楼梯的拐角处有一面大镜子,请你停下来,仔细端详镜子中的人,这就是“我”吗,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我的外貌、穿着、表情,我幸福吗?我具有什么特点?看到的特点越清晰越好……请再次感受你看到的自己。现在回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请你慢慢睁开眼睛。(音乐《雨中记忆》做伴奏)
同学们看到的自己清晰吗?(清晰/不清晰)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自我认识
卡,首先写上名字,然后请你根据看到的自己以及卡中给的提示,填写自己身体方面、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越详细具体越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待会我们一起分享。
1、学生填写同时特别提示:身体方面(青春期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 2、学生分享。
教师:同学们填写完了吗?如果别的同学看到你写的内容能认出你吗?(能/不能)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乐意分享的同学把你的自我认识卡交给组长,组长同学拿到我这里,每组随即抽取一张,我们看看凭借这些特点,你们能不能猜出是谁。
教师注意:
1、猜出的同学鼓掌鼓励。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每个都要总结:咱们班的同学特点写的是否具体?大多是凭借什么猜出来的?给同学们什么启示?
4、总结:你对自己的了解越全面、具体、详细,越有助于他人认出你来。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第三部分:他人眼中的我——爱心留言卡(大约总用时15分钟)(《绿色通道》
伴奏)
教师:然而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大
家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活动内容:(10分钟)
1、每个人一张爱心留言卡。请写上自己的名字。
2、请你看看组里每个同学,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
怎么说? 3、不要交流,把自己的留言卡交给自己右侧的同学,填写手中的留言卡,
写出想对他说的额。写完后,把手中的留言卡依次往右传。直到给每个同学都留言。
教师:同学们现在心情如何?(生答:开心/高兴)看来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是这么快乐的事。同学们认识的你跟你眼中的自己一样吗?(请同学分享)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呢?
教师总结:
同学们看看手中的自我认识卡,每个特点都满意吗?
(设计目的:通过活动,让同学了解他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了解更加客观,并且能够积极悦纳自我。)
第四部分:快乐转换单(大约总用时15分钟)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手中的快乐转换单上填写自己不满意的特点。 现在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我看到了同学们一点点的不开心,一点点的沮
丧,这让我想到一个画家的故事。
有一位画家把自己的画放在画廊上,请人们点评,第一天请人们把败
笔之处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几乎画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圈出来了。画家觉得非常沮丧。画家的老师对他说:“不要沮丧,明天依然拿这幅画,让人们将精彩的部分都圈出来。结果一天下来,又是画的每个角落都被圈出来了。这时候这个画家终于明白了,世人的观点难以统一,最关键是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画自己想画的。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你觉得现在我们改如何看待自己呢?
(生答:坦然接受自己,积极悦纳自己。)
请你在后面的空格中填写这些特点,换一种情形,会有怎样的积极意义,例如,有同学认为自己个子不高,但是换种情形,在排座位的时候总是排前面,某些体育活动中也是占有优势的,我们可以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个性鲁莽冲动,换种情形,有时候参加活动还是非常积极主动的,积极勇敢。 特别注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对自己不满意的方面进行积极赋义的同时,引导
学生认识到某些性格特征在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在什么情况下有消极作用。
教师总结:现在同学们心情如何?(生答:开心)果然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大
家这么开心。同学们以后知道如何辩证的看待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了吗?(生答:换个角度,快乐接纳自己)
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我是一个 的人。 鼓励学生分享,交流分享之后,请全班学生为其鼓掌喝彩,让每个学生感
受自己,勇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设计目的: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悦纳的方法。)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大约3分钟)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接受自己,每天多一点时间和自己交流,用积
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不错!租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段手语操“真的很不错!”
《认识自己》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自己是谁?自
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自己在班级同学面前表现的怎么样?大家是否喜
欢我?这一系列的自我概念,让中学生对自己萌生出更多困惑。引导学 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了 解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更好的树立起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
《认识自己》效果分析: 这节课总体上来讲,大多数同学达到了认识自己的目标,只是有个别同学并未达到将自己的不满意特点快乐转换的目标。 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指导语完成各项活动,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自然 但是如果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对于自己不满意的特点该如何转换或者改变,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教材分析:
本课参考的教材是青岛市教研室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指导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教材从中学生实际 出发,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 自我意识需要在与小组成员交流和互动中呈现出来,在班集体中自 我发现。让学生探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别人 眼中的形象,以及更好地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同时也要正面自己的缺点。《发现自我》这一课由“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和“正确面对缺点”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第二部分着重从同伴的积极评价中,进一步挖掘自我优点,完善自我;第三部分通过发现缺点、接受缺点、改变缺点这一环节和“我虽然…….但是……”这一活动,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负性标签,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为第二课时的自我设计做铺垫。总的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作了积极的铺垫,所以学习本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认识自己》观评记录
这节课的设计总体上来讲,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活动环节较丰富。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自我认识和他人的交流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开头的热身游戏大风吹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没有思想负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冥想训练,让学生闭目想象自己的形象,导入轻松自然。 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需要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才愿意开口交流,并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进行交流。
《认识自己》评测练习
1.本课通过让学生在自我认识卡上写出自己在身体外貌、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来认识自己,
2.通过在爱心卡上交流对他人的评价,从而得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平时未曾发现的特点。
3.通过快乐转换单的填写,引导学生写出心里对自己不满意的特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其积极意义,来进行快乐转换,已达到帮助学生快乐接受自己的所有特点。
《认识自己》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还可以,但是PPT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视觉
效果没有达到最好。学生,真正从内心收获快乐的效果有待提高,能够分享收获和感悟的学生会有效果,没有分享的学生收获相对欠缺。教师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是教育机智还有待加强,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认识自己》课标分析
认识自我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之一。其中初中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也指出,青少年期个体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是个体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形成健康自我概念的关键期。自我的发展影响着个体道德判断及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与行为适应,对人格的稳定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同时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动力系统,既包括对自我独特性、独立性和稳定的同一感的认识,也包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初中阶段自我认识系列课程中的第一节,是引导学生对“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一个初步整体体验。针对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注重外在、注重他人的评价,缺乏对自我内在的深入了解和接纳的现象,旨在引导学生由外及内的接纳自我,发现自我,种下自我发展的种子。
初中心理健康_认识自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