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单元综合训练(五)
一、选择题
1.(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 B.出现“世胄蹑高位”的局面 C.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D.废宰相,顾问人员参与谋划 答案 D
解析 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使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了皇帝一人独裁和掌控政府的运行,故D项正确。
2.(2017·咸阳三模,27)《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 A.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 C.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故B项正确;据材料“大事奏裁”,可知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不合题意,故C
B.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1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项错误;据材料“小事立断”可知凡事须向皇帝奏报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7·商丘二模)“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 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4.(2017·合肥二模,27)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之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代到清代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繁荣,说明我国古代的农村集镇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集镇经济的发展,并未涉及农耕文明的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集镇的发展,不是城市功能,故D项错误。
5.(2017·乌鲁木齐二模,14)历史上的徽商活跃在中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民谚。此类“民谚”较早流行于( )
A.黄河流域河套地区 B.陕西关中地区 C.长江流域江南地区 D.两广岭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徽商的活动经营范围最早是在安徽南部,故A项错误;同理,陕西关中地区也不是徽商最早的活动区域,故B项错误;长江流域江南地区,这是徽商最早起家的地点,故C项正确;两广岭南地区同样不是徽商最早的活动区域,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Ⅱ卷高考模拟三,26)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2
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