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棉花价格:

2元/公斤 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 4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24元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 6元 棉纱的总价值 =30元 假定:纺纱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3元,

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价值 =27元

剩余价值 = 3元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图示:

12小时具体劳动,24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12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6元

在新创造的价值中,3元支付劳动力价值,剩余的3元成为剩余价值。

总投入: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27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30元,其中剩余价值3元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家劳动的报酬 2、资本的产物 3、冒风险的报酬 4、节欲的报酬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在上面的例子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27元,分别是24元的生产资料价值和3元的劳动力价值。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的这两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1、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不变资本 (c)

这部分资本随着具体劳动过程,变为商品的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转移到商品中,或者说再现于商品中。这部分资本转移的价值以它们原有的价值量为限,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价值转移的两种方式:

? 第一、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等的那部分资本,在每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虽然它们整体参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却只磨损或消耗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随着磨损或消耗的程度而转移到商品中去。

? 第二、用于购置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的资本,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形态。因而,它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商品之中去。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量也是按照社会标准决定的。

“如果资本家异想天开,要用金锭代替铁锭,那末在棉纱的价值中仍然只计算社会必要劳动,即生产铁锭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213页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2、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

——可变资本 (v) 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 (m)。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 不同作用

生产资料在商品生产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不会发生价值的变化,所以投在生产资料上的称为不变资本;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新价值,这一价值可以大于劳动

力自身的价值,因而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可以使自已的价值增殖,被称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 ?4、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第二、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础;

第三、为下面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准备了理论工具。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

现实经济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这些客观实体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用来作为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是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五、剩余价值规律

第一、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它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第三、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679页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有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力量对比。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即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及与之有关的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这些部门包括:

A、与劳动力再生产有关的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B、为A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C、为B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劳动力价值=Σ单位A产品价值i×必要消费数量i A部门单位产品价值 =(c+v+m) B部门单位产品价值=(c+v+m) C部门单位产品价值=(c+v+m)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机制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每个个别资本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社会上众多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

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

?社会价值 ?个别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社会大多数企业的产值

个别提高生产率的企业个别产值

个别提高生产率的企业的社会产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354页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的转化

当个别企业采取的新技术在社会上应用普及后,新技术设备成为新的社会必要劳动条件,因而原采取新技术的企业个别价值成为新的社会价值因而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但是这时由于产品价值下降,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进而剩余价值相对增加。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

价值生产

当个别企业提高生产率从而得到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未增加,所以,工人在一天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图示: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一种变相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图中显示,由于增加了超额剩余价值m2,所以,新创造价值部分中v的比例下降了。因而工人在一天中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c v m1 m2

提高技术之前

之后

阅读参考书目

?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4、郭建安:《微软讼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 2.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 3.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关于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棉花价格:2元/公斤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4元—————————————————————棉纱中的生产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zyq11f6ut6ehs64cxfu8wrp7230mk017s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