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母细胞(n) 第一极体(n) 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胞形成四个同样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大小的精细胞(n) 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等)不变 成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形 精细胞变形形成无变形 精子 分裂结果 产生四个有功能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的精细胞(n) 胞(n) 目均减半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

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比较项目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细胞分裂次数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减数分裂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二次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一定相同 有丝分裂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一次 不出现 无 后期 体细胞,2个 不变 一定相同 8、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DNA,单体的数量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间期 前期 2N 4N 4N 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 N 2N 2N 中期 N 2N 2N 后期 2N 2N 0 精细胞 精子 染色体 2N DNA 单体 2N—4N 0—4N N N 0 N N 0 9、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

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的恒定

10、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初级精

母/卵母细胞、

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次级精母/卵母细胞、极体,精子,卵子

11、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a、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c、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美国生物学家摩根,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遗传学的第三大定侓(连锁互换定侓)

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次,有叶绿体,线粒体

外显子

蛋白质 编码区

5、染色体 内含子 基因: DNA 非编码区 非基因(间隔序列)

第三节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总结 种类 实例(A/a) 致病基因 AA Aa 正常基因 特点 aa 无性别之分,发病几率较高 一般会代代遗传 aa AA Aa 无性别之分,发病几率较低 一般会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XaXa XaY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 代代相传。(3)男病,其母其女均患病 人类红绿色盲(道XX 尔顿症) 血友病 果蝇红 白眼 XY aaa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XAXA XAXa 伴X染色体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AXY 性 伴X染色 体隐性 XAXA XAXa XAY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 女病,其父其子均患病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 捷径:在判断为隐性后,看患病者性别:如果是女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

如果是男病,则可能为常染色体,也可能

为伴X染色体

② 在隐性遗传中:找女病,如果其父其子均患病,则为伴X染色体;如果不符合则是常染色体。

③ 在显性遗传:找男病,如果其母其子均患病,则为伴X染色体;如果不符合,则是常染色体。

④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⑤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

传,无显隐之分。

以上判断方法是一定的判断方法,如果没有上面的条件,也可以从可能性上判断: 第一步:确定显隐性

代代遗传(可能是显性) 隔代遗传(可能是隐性) 第二步:若无性别差异,男女均差不多,则可能是常染色体。

若有明显的区别,则可能是性染色体的遗传。 男>女,伴X隐性 女>男,伴X显性

4、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参见课本37页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实验过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S型的细胞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质是基因重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片段转化到R菌中,产生S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过程(参见课本45页) ①标记噬菌体

培养培养??含35S的细菌35S????蛋白质外壳含35S噬菌体含35S的培养基??(产生大量的含

35

S的噬菌体)

培养培养??含32P的细菌????内部DNA含32P的噬菌体含32P的培养基??(产生大量的含32P

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侵染细菌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体含35S的噬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此实验只能用P S元素来标记,不能用其它元素来标记。

噬菌体复制的原料从大肠杆菌,及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也从大肠杆菌,及合成的场所也是大肠杆菌体内的核糖体。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步骤:标记(用P和S标记噬菌体)----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噬菌体在上,大肠杆菌在下)----检测(放射物质的检测) 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 3、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DNA或RNA

生物 原核生物:DNA

32

35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分子的结构

(1)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3、DNA分子有何特点?

⑴稳定性 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⑵多样性 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⑶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4、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稳定不变)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计算

A?G1.在两条互补链中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

A?T分子中,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3节 DNA的复制

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a、材料:大肠杆菌 b、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2、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3、复制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4、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复制条件 (1)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2)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 6、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7、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8、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为什么DNA复制可以很准确?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9、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新

精母细胞(n)第一极体(n)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胞形成四个同样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大小的精细胞(n)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等)不变成两个第二极体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无变形精子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zxsk1554f721et5ixox47ty70kcsx004z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