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LD48—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1993—07—09批准 1994—02—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对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报废、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作了最基本的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包括吊钩、夹持吊具、起重横梁、抓斗、起重电磁铁、起重真空吸盘、集装箱专用吊具和索具。
2 引用标准
GB560 索具套环
GB700 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98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98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1102 圆股钢丝绳
GB/T1228~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 GB1591 低合金结构钢 GB3077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3220 集装箱吊具的尺寸和起重量系列 GB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683 钢丝编织液压胶管 GB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4829 起重用短环链 验收总则 GB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5196 绳索 鉴别用的颜色标记 GB5976 钢丝绳夹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946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7659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GB8358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
GB8834 绳索 有关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测定 GB8918 优质钢丝绳
GB10051.1 起重吊钩 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10051.2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技术条件 GB10051.3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使用检查 GB10051.4 起重吊钩 直柄单钩毛坯件 GB10051.5 起重吊钩 直柄单钩 GB10290 集装箱在铁路上的装卸和栓固 GB10854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12420 5D型集装箱吊具技术条件 GBJ65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3 术语
3.1 额定起重量:吊具在一般使用条件下,垂直悬挂时允许承受物品的最大质量。
3.2 极限工作载荷:单肢吊索在一般使用条件下,垂直悬挂时,允许承受物品的最大质量。 3.3 吊索:起重机械吊卸、移动物品时,系结在物品上承受载荷的挠性部件(含上、下端配件)。 3.4 肢间夹角:吊索起吊物品时对应二分肢间呈现的夹角。(见表18)。 3.5 与铅垂线夹角:吊索起吊物品时,分肢与铅垂线所构成的夹角9(见表18)。
3.6 吊挂方式系数:在一般使用条件下,由吊挂方式(多肢吊索分肢数、肢间夹角、单肢吊索不同吊挂方式)所确定的吊索安全工作载荷与性能完全相同的单肢吊索极限工作载荷比值。 3.7 安全工作载荷:吊索在一般使用条件下,由特定吊挂方式允许承受的最大质量。 3.8 检验载荷(验证力):吊具与索具在一般使用条件下,垂直悬挂时,验证吊具或索具承载能力所施加的非破坏性垂直向下载荷。
3.9 最小破断力:链条、钢丝绳等在静拉力破断试验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小破断拉力。 3.10 总极限伸长率:以计量长度的百分比表示链条、端部配件在破断时的总伸长与原长之比。 3.11 吊索公称长度:尚未使用的吊索在无载荷状态下,上、下端承载点间的距离(见图4.a)。 3.12 C形吊钩:端部做成C形钩状,带有平衡重块的吊钩(见图1)。 3.13 夹持吊具:通过机构闭合或机构与物品之间摩擦力提取物品的装置。
3.14 端部配件:是吊索主环、中间主环、连接环、中间环、下端部配件的统称(见图4.a) 3.15 主环:直接连接到起重机吊钩上的端部配件(见图4.a)。
3.16 中间主环:用于将两个或更多吊索分肢连接到主环上的链环(见图4.a)
3.17 连接环:装在链条端部的链环,直接或通过中间环将链条连接在端部配件上(见图4.a) 3.18 中间环:用以端部配件与装在链条上连接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链环(见图4.a)。 3.19 下端部:装在吊索肢端的链环,环眼吊钩或其它装置(此肢端远离主环或上端部)(见图4)。 3.20 索眼:吊索端部的索套。 3.21 硬索眼:镶嵌索具套环的索眼。 3.22 软索眼:不镶嵌索具套环的索眼。
3.23 插穿一次:各绳股按规定方法,插穿绳股间隙进出一次。
3.24 接缝:将织带一端与自身或将数层织带结合在一起时,用线穿透织带形成针迹的缝合固定连接。
3.25 非承载接缝:将数层织带结合在一起的接缝,不影响吊带的强度。
3.26 承接接缝:在织带端部形成软索眼的缝合固定连接,以及环形吊带对头搭接缝合固定连接时的接缝,该接缝直接承受载荷并影响吊带的强度。
3.27 环形吊索:由一根链条或绳索(含纤维织带)首尾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环形索套(见图3.b)。
3.28 链环的内长度:链条节距P(见图4.a)。 4 总则
4.1 吊具与索具的设计、制造、使用,应满足下列安全要求:
a.承载结构应力求简单、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减少应力集中的影响;
b.设计时应考虑动载、磨损、腐蚀、温度、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安全性能的影响; c.承载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d.承载件表面与内部应无足以损害其可用性的缺陷,且应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冲击功;
e.吊具与索具系结物品,及其连接在起重机械上的方法应安全可靠;必要时,应有保证吊具安全作业的保护装置或措施;
f.吊具上外露有伤人可能的活动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露天使用的吊具,其结构应避免积水,吊具上的电气设备一般应为防水型,否则应有防水措施; g.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制造、运输、安装、检查以及维修的方便; h.制造方法必须适合于所用材料,并满足设计与工艺要求; i.锻件纤维走向,应力求符合工作形状分布;
j.轧制件的轧制方向和工作纤维走向应力求与受力方向保持一致,对采用气割形成的热影响区必须予以消除;
k.当采用锻件、轧制件不能完全满足性能要求或难于制造时,承载件允许采用铸件,一般应为铸钢件,不得用铸铁制造;
l.制造用材料、外购零部件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等技术证明文件,否则应进行检验,查明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m.经检验合格的吊具与索具,制造单位应在其适当位置作出不易磨损的标记,并签发合格证。标记内容至少应包括:额定起重量(极限工作载荷)、检验标志、生产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单位;合格证内容应包括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产品售出时,应附有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 n.应使用有合格证的专用吊具与索具,且使用单位,应有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规程或相应的规章制度。 4.2 载荷试验
自制、改造、修复和新购置的吊具与索具,应在空载运行试验合格的基础上,按规定试验载荷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查、维护和报废。
4.2.1 新安装的集装箱、抓斗专用起重机以及通用轿式、门式起重机中的A7、A8级等特殊用途起重机吊具的载荷试验,应按吊具设计要求随起重机同时进行。 4.2.2 静载试验
a.试验载荷为吊具额定起重量的1.25倍,其中起重电磁铁为电磁铁的起重能力(最大吸力)。 b.单肢吊索及多肢吊索各分肢试验载荷分别为该单肢、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2倍(手工插接索眼吊索为1倍,且不得超过1.25倍);吊索的主环、中间主环的试验载荷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补充件)中验证力的规定。
c.试验载荷应逐渐地加上去,起升至离地面100~200mm高处,悬空时间不得少于10min,卸载后进行目测检查,试验如此重复三次后,若各部结构未出现裂纹、永久变形或对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没有出现松动或损坏,即认为静载试验合格。 4.2.3 动载试验
a.试验载荷为吊具额定起重量的1.1倍,其中起重电磁铁为电磁铁的额定起重量。 b.单肢吊索以及双肢、三肢、四肢吊索的每个分肢试验载荷分别为该单肢、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1.25倍;双肢主环以及三肢、四肢中间主环的试验载荷为相应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2.5倍;三肢、四肢主环的试验载荷为相应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3.75倍。
c.试验时,必须把加速度、减速度和速度限制在起重机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并应按其工作循环进行,时间一般应延续到1h,若各机构动作灵敏,工作平稳可靠,各项参数达到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各限位开关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准确可靠,结构及零部件无裂纹、连接无松动等对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即认为动载试验合格。
5 金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