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园区总体规模:以枝城煤炭储备物流项目建设规模1900亩、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成。以化工建材产品仓储、堆存、配送物流项目建设规模300亩、总投资1.5亿。以枝城火车站货场铁路物流改扩建项目建设规模350亩、总投资1亿元,以长江岸线码头货场改造、民营物流企业配套物流项目建设规模450亩、总投资2.5亿元。 2、物流园区总体布局:
一是新建项目以化工产品仓储、堆存、信息、停车配送《枝城物流配送中心》和《枝城煤炭物流储备中心》为主。
二是改扩建项目以现有的码头、货场、铁路资源整合为重点。 三是配套项目以引进民营物流企业配套建设和进驻经营为目的。 3、新建枝城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为了缓解宜化楚星、兴发化工、鄂中化工、阿波罗化工等重点企业的化肥产品仓储,堆存困难局面,规划在位于宜华一级路,小火车站及建设中兴发化工集团宜都公司旁边(三板湖)新建一座300亩具有产品仓储、货物堆存、停车配送、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装卸搬运、铁路站台、物流信息 、机械车辆修理、司机之家等功能配送中心。 4、新建枝城物流园“煤炭物流储备中心项目”
配煤量:配煤目标市场主要是以“两湖一江”沿江的电厂为主,兼顾为附近的石门电厂提供陆路运输服务。总体配煤量2000万吨,一期(起步)工程配煤量500万吨。二期配煤量1000万吨。
洗煤量:主要针对沿江武钢、鄂钢、大冶钢厂以及江西的新余、南昌和九钢等提供焦煤洗煤服务。
储煤量:一期(起步)存煤量为30万吨,二期煤炭堆场的存煤量为220万吨
七、构建扶持宜昌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1、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设立中国(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发展专项基金,并加强监管,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来加快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研究税费减免政策,如土地征用费,营业税改革等。 三是鼓励金融、保险、信用担保等机构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支持。
四是进一步拓宽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对不同项目实行分类投资,鼓励企业募股集资,鼓励私人、民间资本进入。 2、改善交通管理政策
一是对新建或改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须纳入当地城市建设及城市交通规则,并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评价。
二是不断改善物流企业和设施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顽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配送、快递车辆管理,制定便利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的措施,合理降
低其过路、桥收费标准。
三是实施继续建设好农产品“绿色通道”,切实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认真落实政府有关优惠政策。
3、 优化物流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1)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专业管理机构体制改革。为了消除当前三峡区域物流行政管理中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状态,确保政府部门政策的一致性,可以指定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物流行业的协调与管理,由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负责与铁道、交通、民航等部门协调,与周边省市、地区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2)成立三峡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对物资商贸、货运代理、综合运输、节点中转、仓储加工、区域配送、多式联运等相关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有机整合三峡区域物流资源,并确定其作为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运营业主,以实行市场化、商业化的运营管理。
(3)推行物流业务外包。
鼓励企业外包物流功能,减免物流资产转让、增值的相关税费。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外包业务时面临的多重纳税问题。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产业政策、税收、金融、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大力扶持城市专业物流产业的发展。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FedEx)、德国邮政、中远物流、中铁物流、中储物流等。
(5)规范发展物流行业协会。建议尽快组建宜昌市现代物流联合会,充分发挥物流联合会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
4、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物流信息平台
(1)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应由宜昌市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进行。分为三层,
数据层:对各类物流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和维护。
服务层:基于数据层上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并根据客户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开放不同的应用系统。
用户层:面向宜昌内外部物流企业、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和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标准程序接口和通信服务机制,支持和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调用,使平台拓展性好,设置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2)组织引导物流企业与相关服务部门加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组织引导物流环节中各类物流企业、运输企业、货主、货代与海事、船检、商检、海关、金融等服务部门等加入到系统中来,协调相互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工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3)引导推动生产企业实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GPS、GIS、ITS、条形码、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快速反应系统(QR)、自动分拣系统(ASS)、智能运输系统(TTS)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5、 加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依托三峡大学等国内相关大学,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并把三峡大学建设成为中国(宜昌)三峡物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依托国内外物流发达地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当前急需的高素质物流专门人才。
三是依托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