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才是和谐的,这个生态才可能是处于一种可持续性的状态。在《易传·系辞》里,它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经常得到的这样一种古代的名言,清华大学从中也提炼出了自己的一个校风校貌的象征性的描述,文言传当中对乾卦概括为元亨利贞,作为天地的之为天之四德,对应的人,我们后来说仁义礼智,这也是四德,这四德是从天到人的这样一种四德,其实天地中间暗含了很多人的这样一种思想品行的道理,按照《文言传》的解释,人先天的,并且完全的禀受了上天的这四德,由此在天地万物当中获得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它们三者必须统一在一起。所以我们为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一个可与天地相交映的这样一个君子。这是它的天、地、人的三极之道。

我们进一步进行一下论述,比如我们说一个事件最终要发生,最终发生以后还要产生一定的结果和一定的影响,这个结果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作用于这个世界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根据天、地、人三者我们概括出来它有偶然因素、必然因素和应然因素,这个偶然因素,这里主要是指天命神意,这个必然因素是指地的客观规律,还有我们说的应然因素,应然是怎么样的因素,它主要是指人的一种自由意志。所以,三者综合起来作用于某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如果前面是良性的、和谐的、统一的,那后面肯定发挥着积极的效应,反之是一种消极的效应。现在这种三极之道后来被很多人发挥为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你办一件事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就具备了这样一些基本条件,那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能够达到目标的,在社会当中处于积极上进,有进取心的这样一种人,而且是对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人。那还有“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样也表达了一些这样的思想。

我们现在对《周易》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从环境角度来解答,《周易》是一部生态学的典籍。李克军在《先秦典籍中的生态哲学》这篇文章里,他对《周易》给出了一个高度的评价,他说《周易》的六十四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八卦表示生态环境的方位,如离卦为火,所以象征火热,所以离代表的是南方;坎卦,坎为水,它象征着寒冷,所以它代表北方。所以,我们最基本的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样的一个,南方是离,最北边是坎,构成了一个方位性的生态的结构,还有六十四卦,这里给了八卦和

六十四卦的图,大家可以看一下。

二、道家的生态哲学思想

我们在讲完《周易》里边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后,我们再来看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我们先从道家开始分析,道家这里我们讲一下老庄的思想。《道德经》是老子的一个集中的思想的代表作,这个《道德经》又被称为《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这些都是《道德经》的一个名字,《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况是什么样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它共有81篇,其中上篇是第1到第37章,下篇是第38到81章,所以《道德经》全部内容主要集中在阐述道和德的一个深刻含义,它代表的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在这背后就蕴含着丰富的这样一种生态智慧。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当中较多提及生态哲学思想的一个流派之一,它们集中的一个思想体现是无为而治,这与生态哲学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所以现在道家的这种无为、天人合一、庄子《逍遥游》的很多这样的一些思想都被加以发挥,用来阐述现在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状态。对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也对其进行了自己的阐发,比如它把老子的道就是一种无为,庄子还有万物平等,就是他的齐物论,还有物物循环等思想都与先前《周易》的很多思想是相互辉映的,所以它们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我们首先老看一下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老子我们相对不是那么陌生,提到老子我们就提到他一个最核心的哲学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它的“道”,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个起点,道作为宇宙本原的一个东西,它的实质就在彰显一种生态法则和一种自然规律。我们作为生态智慧的根本,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这样一种生态的整体的境界,那在老子这里,他的道基本是一种自然,所以第一个问题是道就是自然,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它是内生于天地万物之中的,成为制约万物盛衰消长的这样一个规律。老子有一个最经典的表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它的道生万物的思想,描述了一个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与万物是同视的,是面对面的,自然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必须更好地编织这张大网,而不能去破坏这张网,所以,这也是道的这样一种就是自然的这样一种思想的彰显,所以道作为

最高的自然实体,它在日益地形成着宇宙和天地万物在维系着整个宇宙的运转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的发展状态。所以道是一种运动状态,而且从内在逻辑来说,它又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的规律的彰显。王弼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弼对老子的这样一个注是非常有名的,也是后续大家所关注的一个地方。王弼他曾经在他的《老子注》当中这样说道,“老子之文…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他说道是自然,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一种同源性,人不可能脱离自然界也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和谐的,这个“应”是一种“应该是怎么样”,这是一种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取向,我们现在在努力地回归这样一种取向。那么我们说他的道就是自然。

这个道也指一种规律,所以他把道作为万物之奥,道是整个万物生长的奥秘所在,所以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是《道德经》当中的一个最着名的阐述。什么叫“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你按照道的规律去办事,那我们就可以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违背规律,就可能会承受到一些不堪设想的后果,比如他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就是这样的一种阐述,老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努力要主张要回归自然的一个本来面目,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他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法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为只有你做到了,天地万物才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所以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最终才可能道法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状态。

老子的这种生态哲学思想还反映在其“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和“小国寡民”的这样一种论述当中。什么是反者道之动?它有一句经典的论述,它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现在基本上是这样解释的,道的运动变化是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又是特别微妙了,这就表达了自然界发展的一切规律是在道的作用下产生的这样一种结果。所以,老子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他总结了自然界万物变化的一些规律,他提醒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这也是我们现在要提醒人类的。只有这样,他说我们最终的目标才能实现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什么样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说:“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他的关于小国寡民的一个最经典的论述。这里边其实描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理想状态,为什么我们这样说?我们抛开其政治意味去理解的话,它背后还是想暗示着一种生态思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里给出的一幅图是一些画家对老子的这样一种描述的小国寡民的生活状态的一个描述。小国寡民还是渴望回归自然的,老子希望能够站在人与自然的立场上去完善自我,实现人与自然的这样一种同步,亦步亦趋的和谐发展。

在阐述他的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的同时,他主张怎么样去实现?他的一种主张是无为而治,“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以,他说无为而治是我们不要去刻意要求自然,我们要给自然留足它自己独立运行的余地,万物有自我运行的空间,我们不应该去打扰它,因为只有这样它才顺应自然,才会发挥出它的作用,实现它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节。这里边也有一些具体的论述,比如“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道要生化万物,德要养育万物,所以生育万物,而又不拘于其自然,让其和谐发展,呈现一种良性的循环的发展,但无为,国外将它译为“donothing”,但这个“donothing”不能更好地表述这样一种无为而治的状况,它更多强调的是我们面对自然的时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的核心思想的主旨所在。 (二)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除了老子以外还有庄子,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我们最应该说的是他的齐物论的思想,齐物论是万物平等。他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应该把万物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和其他物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自觉保护其他物种,比如我们对树木、大地都要持有这样的一种爱的绳索的联系,我们不应该剪断我们彼此之间的这样一种和谐的、平等的状态。如果这样的一种状态被打破,那我们可能就会面临着生态危机这样的一种状态。在庄子的齐物论里边的论述是非常多的,但有一点他的论述是比较形象的,比如“圣人处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这个意思是人万物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是我们和万物相处,我们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去损伤万物,你不去损伤万物,你这样的一个人,你才可能会真正地做到圣人的这样一种情况,

而且正因为你的无所伤害,所以人才能与自然的相送和相迎(相将迎),这是齐物论的一个基本的核心表述。

这幅图是庄子在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动物的一个画面。他对自然持有的是这样一种平等的齐物论的观点。

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是物顺自然的这样一个发展。这个物顺自然的发展和刚才我们提到老子的思想是很多相通之处,它就是我们要顺应万物的发展,它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去遵循它,要顺应事物的自由的本性,我们不能去违背自然界,我们要顺应其本性,遵循其规律。在《应帝王》里边,它说:“物顺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这个治是一个相对和谐,然后社会呈现一种繁荣昌盛的一种状态。所以他说万物的发展变化也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进行。因为自然的本性是自由的,所以人不应该去过多地干涉,如果你把自然的本性给遮蔽了,最终自然会反馈给你的也是一种恶性的对策,对你进行一种恶性的伤害,所以,人会自拾恶果,这是一个基本的看法。所以,物顺自然在我们今天的启发意义是自不待言的,但我们说,物顺自然这样一个观点最早居然能够在几千年前在庄子的思想里边阐述得这么清晰,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一个深奥之处,也是它的一个宝贵之处。

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与老子一样。无为而治最重要实现的是天人合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主张。庄子认为怎么样去实现这种天人合一?这种无为而治又是怎么实现的?老子也提,但老子主要是通过静观玄览的方式,而庄子通过的是心斋、坐忘的方式,通过一个故事来说一下什么是心斋,解释一下心斋这个词的意义。斋是斋戒的斋,这个故事是庄子记述在他的《人间世》里边的,这个故事是关于颜回和孔子的这样一个对话,孔子的学生颜回就有一次问孔子说:“敢问心斋。”心斋到底怎么解释,是怎么回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於听,心止於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是他的一个论述,其实从他这个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有五步,第一步,若一志。什么是若一志?你心中的思想要专一,心中思想专一是做到心斋的第一步,心无杂念,你不要受万物的打扰。第二步是听字诀,不要用耳听,要用心听。第三步,以气听气,使心和气连成一体,把它们之间的裂痕给打破。第四步,止字决,耳止於听,心止於符,这强调的是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

才是和谐的,这个生态才可能是处于一种可持续性的状态。在《易传·系辞》里,它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经常得到的这样一种古代的名言,清华大学从中也提炼出了自己的一个校风校貌的象征性的描述,文言传当中对乾卦概括为元亨利贞,作为天地的之为天之四德,对应的人,我们后来说仁义礼智,这也是四德,这四德是从天到人的这样一种四德,其实天地中间暗含了很多人的这样一种思想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zobc7ew3a667gj1yjqg01k8300x4z01cl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