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出台“促进发展与加强监管”“双重政策”
因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和电商进入到一个“发展期”,在发展时期需要促进发展和规范监管并重,在“引入期”以培育为主,在“成长期”以促进发展为主,现在中国农产品电商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转型升级为主要内容。
一是201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陈列出来,9条建议大致勾勒出了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二是中央各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促进发展与加强监管的政策,如: (1)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达到了756个,做到了边试点、边验收、边推广;
(2)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商务部办公厅联合颁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部际综合协调工作组工作制度及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30余部委2016-2018年将展开分工,这里再次提到了农村电商的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以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库贫困户为重点,开展电商扶贫;
(3)2017年1月9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决定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回头看”;
(4)2017年1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2017年“3.15”实施,非常清晰地会加强管理;
(5)网络监管与示范发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加强网络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在2016年上海长宁区建设网络监管与市场服务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201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先后在江苏宿迁、山东省临沂市、重庆市綦江区、福建省福州市、浙江金华、赣州+泰和等也启动网络监管与市场服务示范区建设。 (二)生鲜电商进一步活跃成为新亮点 1、冷链物流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地发展,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达到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国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的1.58%,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2400亿元,增长10%,冷链物流仓达到1.19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约4775万吨,同比增长13.7%,冷藏车预计达到13.4万辆,全年增加1.9万辆,同比增长16.5%。在冷链物流的推动下,2017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达到139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0%。
生鲜消费需求做倒逼冷链物流发展,生鲜电商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冷链物流质量将得到提高,政府对冷链基础建设重点扶持,越来越多的冷链服务商将出现。冷链物流服务成本有望降低,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带来的订单规模效应将会使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下降,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部分自建冷链物流将逐步开放,对于较为成熟的自建冷链物流将自建物流开放,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2、线上非标农产品进一步实现品牌化
(1)消费升级推动商品品牌化。消费者购买生鲜对质量和品质更为重视,对体验有更高的要求,而价格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消费决策因素。消费者生鲜购买观念的升级推动生鲜产品品牌化趋势,通过品牌的管理实现更严格的选品,供应链把控以及更创新的服务模式。
(2)生鲜产品标准化亟需品牌化。消费者追求更高的品质保障,生鲜产品需要经过严格标准化的分选、包装、和处理,确保商品的外观、口味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标准化的生鲜产品需要通过品牌传递给消费者,提升消费者依赖度,
(3)品牌化帮助实现差异化竞争。品牌把自身产品与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增大品牌的溢价的空间,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及粘性。比如产品可追溯、绿色、品质优良等等,另外,品牌故事的推广、各种营销方式的宣传,精细化运营等,都是打造优质生鲜品牌的关键。
3、场景化营销更为普遍,营销趋向内容化
消费不断升级、生鲜食品的“朝发夕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诉求,他们需要在质量和体验上追求新的享受。 4、创新的消费体验将持续涌现
随着生鲜平台的不断创新,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更加便利,体验更加多元,生鲜电商平台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线上线下融合更加紧密,场景化的消费需求日渐明显,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创造生鲜场景、一小时到达、即刻赔付等创新服务不断涌现,消费体验将不断地升级。 (三)农产品市场与电商生态圈、生态链发展
农村电商的发展逐渐形成相应的生态圈、生态链的发展态势,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机互动等现代新技术,将网站、平台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起来,形成以平台和网站为中心的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厂商+农户的网上网下相互联动的生态圈、生态链关系,包括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园区、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等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
(四)农产品电商卖实物,更卖服务与体验
农村电商以谁为核心,不是“下行”,而是“上行”,农产品上行是农村电商的“牛鼻子”,只有把它做好了,以农产品电商为中心,我国农村电商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总结各地的经验,我们发现,哪些地方农村电商做得好,都是以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如农产品电商+旅游、农产品电商+农资、农产品电商+日用品、农产品电商+再生资源、农产品电商+食品安全、农产品电商+餐饮、农产品电商+休闲观光+娱乐等,只有这样才做好农村电商,这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各地农村电商上行归纳起来,是“卖实物产品、卖服务、卖体验”,甚至将本地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开发。 (五)农商互联模式多样
2017年在“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基础上,2017年各地将深化这一模式,2017年商务部与农业部签署了《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通知》。从10个方面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1、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优先选择具备条件的深度贫困地区。试点县选择至少1个品种,加强农产品分等分级、加工包装、物流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集中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
2、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各地要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引导作用,立足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以电商等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益农信息社,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分散农户参与,积极引导当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引进、培育一批适应电商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
3、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在大型社区试点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加强与传统鲜活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合作,开展农场会员宅配、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系统。支持具备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全面对接融合,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联合组织电商平台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重点推动“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上网销售。鼓励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
4、实施农村电商百万带头人计划。加大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信息进村入户政策效用,积极利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等现有培训项目,对农民合作社成员、创业就业人员、电商转型的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员等,开展电商理念、基础理论、技能技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要建立普及型公益性培训与提高型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电商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设网络公开培训课程。争取到2020年,电商示范县初步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服务支撑有力的电商培训体系,培训人员超过1000万人次,农村活跃网商超过100万个。
5、提高农产品网络上行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聚焦到农产品网络上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鼓励电商示范县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益农信息社、行业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的作用。推动传统农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和电商销售比例。
6、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应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动态分析农村和农产品市场变化,帮助企业精准定位,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组织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县对本地农产品品类、质量、数量、上市时间、企业及其资质等进行摸底调查,与电子商务交易数据进行对接 7、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品牌。依托优势企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行业协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电商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