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性;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不平衡性:抓关键期,适时而教; (3)阶段性:分阶段教学,具有针对性;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14.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2)学生观; (3)教学观; (4)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景性。
15.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16.简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和培养策略?
主要特点: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发挥家长作用;
(6)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
1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的过程。
18.德育的原则及要求?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济)); (5)因材施教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9.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形成的标志: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利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20.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5)保证教学进度。
21.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2.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24.简述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