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
1.运动系统理学检查的基本内容
(1)视诊:观察步态有无异常,患部皮肤有无创面、窦道、疤痕、静脉曲张和色泽异常,脊柱有无侧弯、前后凸,肢体有无畸形,软组织有无肿胀和肿物,与健侧相应部位是否相称
(2)触诊:检查病变的部位、范围,肿物大小、硬度、活动度、压痛,皮肤感觉和温度等
(3)叩诊:为明确骨折、脊柱病变或做反射检查时常用叩诊,如四肢骨折时常有纵轴叩痛,脊柱病变常有棘突叩痛
(4)动诊: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收缩力
(5)量诊:测量肢体长度、周径、关节的活动范围、肌力和感觉障碍的范围 (6)神经系统检查:肌张力检查、肌力检查、感觉异常区检查、反射检查、自主神经检查
2.各部位特殊检查法 (1)肩部检查 ①杜加征(Dugas sign,搭肩试验):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②痛弧:冈上肌肌腱有病损时,患肩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度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疼痛弧试验阳性 (2)肘部检查 ①米尔征(Mill sign):病人肘部伸直,腕部屈曲,将前臂旋前时,肱骨外上髁处疼痛为阳性,常见于肱骨外上髁炎,或称网球肘 (3)腕部检查
①握拳尺偏试验:病人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出现桡骨茎突部位疼痛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
②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中立位,使之被动向尺侧偏并挤压,下尺桡关节疼痛为阳性,多见于腕三角软骨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4)手部检查 (5)脊柱检查
①上臂牵拉试验(Eaton sign):病人坐位,检查者一手将病人头部推向健侧,另一只手握住病人腕部向外下牵拉,如出现患肢疼痛、麻木感为阳性,颈椎病 ②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sign):病人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③幼儿脊柱活动检查法:患儿仰卧,检查者双手抓住患儿双踝上提,如有椎旁肌痉挛,则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呈板样强直为阳性,常见于脊柱结核患儿
④抬物试验:在地上放一物品,嘱患儿去拾,如骶棘肌有痉挛,患儿拾物时只能屈曲两侧膝关节和髋,但不能弯腰,多见于下胸椎和腰椎病变 ⑤髋关节过伸试验(Yeoman sign):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压在病人骶部,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度,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髋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髋关节,如有疼痛为阳性,同时检查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的病变 ⑥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 sign):病人仰卧,屈健侧髋、膝,让病人抱住,病侧大腿垂于床缘外,检查者一手按健侧膝,一手压病侧膝,出现骶髂关节痛为
1 / 1
阳性,见于腰骶关节有病变 ⑦腰骶关节过伸试验(Nanholos sign):病人仰卧,检查者的前臂插在病人两大腿的前侧,另一手压住腰部,将病人大腿向上抬,若骶髂关节有病,即有疼痛 ⑧骶髂关节斜板试验 ⑨直腿抬高试验 (6)骨盆和髋部检查
①滚动试验 ②“4”字试验 ③托马斯征(Thomas sign) ④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⑤单足独立试验 ⑥艾利斯征(Allis sign) ⑦推拉试验 (7)膝部检查:侧方应力试验、抽屉试验、麦氏征、浮髌试验 (8)踝和足部检查
(9)上肢神经检查: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腱反射 (10)下肢神经检查: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腱反射 (11)脊髓损伤检查:
①颈髓损伤 ②胸髓损伤 ③腰髓、脊髓圆锥损伤 ④马尾综合征
第七十章 骨折概论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和骨折段的移位
1.骨折:骨的完整性破坏和连续性中断
2.骨折的成因: 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
(4)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
3.骨折的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
裂纹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见于颅骨、肩胛骨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
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骺分离、凹陷性骨折
(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①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4.骨折段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1)骨折段移位的影响因素:
①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②肉的牵拉,不同骨折部位,由于肌肉起止点不同,肌肉牵拉造成不同方向移位 ③骨折远端肢体重量的牵拉,可致骨折分离移位
1 / 1
④不恰当的搬运或治疗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1.骨折的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①休克:大量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 ②发热:创伤吸收热<38℃,>38℃考虑感染
(2)局部表现:具有以下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 ①骨折的一般表现: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②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2.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发现损伤,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
(2)CT和MRI检查:检查在复杂骨折或深在部位的损伤,MRI适用于了解软组织的病理变化
骨折愈合过程和愈合的临床标准
1.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 (2)骨痂形成期 (3)骨痂塑形期 2.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 (2)影像学标准: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3)功能标准: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3.影响骨折的愈合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2)局部因素:骨折的类型和数量、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和感染 (3)治疗方法的影响:
①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②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③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当 ④持续牵引力过大造成断段分离 ⑤骨折固定不牢固 ⑥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段血供
骨折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标准
1.骨折急救的内容: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2.骨折治疗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3.骨折的复位的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未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4.功能复位的标准:
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 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
④侧方移位: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能骺端骨折至少
1 / 1
应对位3/4左右 5.复位的方法:
(1)闭合复位: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端复位,包括牵拉和牵引复位 (2)切开复位:通过手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6.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1)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2)皮肤被割裂或挫灭,皮下组织与肌肉有中等度损伤
(3)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伤
2.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 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的并发症
1.骨折的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①休克:严重的创伤、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或重要脏器损伤 ②感染:开放性骨折有发生化脓性感染和厌氧性感染的可能
③重要内脏脏器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 ④重要血管损伤:肱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 ⑤神经损伤:脊髓、周围神经损伤
⑥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后,血液中出现大量非脂化脂肪栓子,引起栓塞
⑦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2)晚期并发症:
①坠积性肺炎 ②褥疮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 ④创伤性关节炎 ⑤损伤性骨化:特别多见于肘关节 ⑥关节僵硬: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⑦急性骨萎缩: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⑧缺血性骨坏死:腕舟状骨骨折后近侧骨折段,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⑨缺血性肌挛缩: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 ⑩骨发育障碍
2.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1)临床症状(5P):疼痛到无痛、无脉、苍白、肌瘫痪、感觉异常 (2)治疗: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
第七十一章 骨科的基本操作
1 / 1
1.石膏绷带固定:石膏托、石膏夹板、石膏管型、躯干石膏 2.石膏绷带固定的适应症
(1)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
(3)病理性骨折 (4)某些骨关节术后须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者 (5)为了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
(6)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7)某些软组织损伤,需要在松弛部位固定者
3.皮牵引:用帖敷于患肢皮肤上的胶布或牵引带包捆于患肢皮肤上,进行牵引 4.皮牵引的适应症:
(1)小儿股骨骨折 (2)年老体弱者的股骨骨折 (3)手术前的辅助治疗 (4)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5.骨牵引:股骨髁上骨牵引、胫骨结节骨牵引、跟骨、尺骨鹰嘴、颅骨牵引 6.骨牵引的适应症
(1)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 (2)肌肉强大或容易移位的骨折:股骨、胫骨、骨盆、颈椎 (3)骨折部的皮肤损伤或部分软组织缺损 (4)开放性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5)有严重复合损伤,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7.关节穿刺:当四肢关节腔内积液,需行穿刺抽液、引流、注射药物治疗、行关节造影术时,可实行关节穿刺术
第七十二章 上肢骨折
1.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多为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多发生在锁骨中段 (1)儿童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 (2)成人多为斜形、粉碎形骨折 (3)治疗:
①儿童的青枝骨折和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 ②移位的中段骨折,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 ③切开复位内固定
2.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颈下2~3cm) (1)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患肢3~4周 (2)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 (3)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 (4)粉碎性骨折: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3.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1)骨折易发生桡神经损伤,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2)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治疗 4.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局部明显压痛,骨擦音,反常活动,前方扪及骨折端,后方肘三角关系仍正常
①伸直型骨折的典型移位 ②伸直型骨折的尺侧移位 ③伸直型骨折的桡侧移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