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续表 1 岩 溶 地 区 地 质 地 貌 1.查明碳酸盐类地水 文 地 质 1.棵露岩溶地区要查工 程 地 质 1.对各类碳酸盐岩层及其夹层,研究其单层厚度、风化程度、岩溶发育情况,构造破碎程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基础和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如在有利构造条件下,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页岩夹层对防渗效果也应进行研究; 2.着重调查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环 境 地 质 1.着重调查重要矿山大型遂道等地下工程产生变形层位、高程构造条件与岩溶水活动的作用; 2.调查地下河洪水可能对建筑物的影响和淹没范围; 3.对水库渗漏条件作出评价; 4.岩溶矿区应研究供排水结合的可能性; 层的岩性、厚度及夹明地下河的分布和其层; 2.查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线及分布范围; 3.着重调查不同构造单元内岩溶发育的差异性; 4.查明各种岩溶地它各种岩溶水点的水位、流量动态变化,圈定地下河补给和分水岭位置,选择有代表的岩溶水点进行连通试验,确定岩溶水在各通道之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转化条件貌形态特征与规模,和补给关系; 研究岩溶发育规律与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关系 2.覆盖型地区要查明主地下通道位置及埋藏情况或岩溶发育带,圈定出富水地段,的外动力地质现象,对水质水量作出评价,还应了解覆盖层中含水层与下伏岩溶含水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水力联系及岩溶地下水的承压状态; 3.埋藏型地区应查明各岩溶含水层的埋如塌陷、地裂、滑坡、5.对岩溶地下水岩崩等的发育程度、污染进行评价; 规模及其发展趋势; 6.对天然水质不3.调查由于矿山开采、良区进行划分 地下水开发所引起的岩溶地质灾害; 4.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深、厚度及水量水质;上,对区域地壳稳定分析补给与排泄方式性作出评价 和范围,圈定隐伏储水构造 1.调查滨海地区的1.查明咸淡水分界面1.各类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及风化厚度; 1.海水倒灌对水质的影响; 2.地下水污染情海岸地貌,第四纪地以及淡水含水层或透质以及新构造运动; 镜体的分布范围,埋2.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海成阶地特藏、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质水量及2.滑坡、崩塌、泥石流、况和原因;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分布、规模、程度3.地方病的分布、病因及防治措施; 征,海岸线性质; 动态变化规律等; 3.河流冲积层和海滨 相沉积层的空间分海 布位置; 地 4.沼泽、洼地的形成3.在岛屿和海岸带地区 与分布; 5.确定高潮和低潮时期的潮汐界线及影响范围 区应调查海水入侵范围。潮汐对地下水的影响,查明地下淡水富集带 给排泄关系; 之间的水力联系和补2.地下水、河水、海水等; 3.查明淤泥、流沙层及4.地下水过量开沼泽的分布与工程地质特征; 4.确定各类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及土体舶边坡稳定性; 5.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 采与区域降落漏斗形成发展,地面沉降与塌陷问题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5.对天然水质不良区进行评价 续表 1 地质地貌 1.对黄土、黄土状土及其第四纪沉积物划分成因类型,确定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 2.划分地貌形态类型(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平原—丘间谷盆区)并按黄土下伏岩层种类划分地质结构型; 3.应查明黄土下伏水文地质 1.分析地貌、地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2.黄土丘陵区,着重调查支沟沟头掌形地的汇水范围与储水条件及下伏基岩是否分布可供开采的含水层; 3.黄土塬区着重调查上层滞水的分布下伏第四系含水层的埋藏条件与富水性,并了工程地质 1.从研究黄土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入手,着重调查研究黄土的湿陷性和水土流失问题; 2.综合考虑与湿陷性有关的各种指标并与黄土形成的地貌条件密切结合,对一个地区的湿陷性进行综合评价; 3.调查研究水土流失环境地质 1.注意地方病的分布范围与地质、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探讨致病水的水化学标志; 2.注意研究地裂缝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形成、分布与发展趋势 黄 土 地 区 分 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及前第四纪基岩的分布,分析基底构造轮廓 解补给排泄条件; 4.河谷平原重点调查潜水承压水富水性的变化及富水地段分布; 5.调查咸水形成与淡水透镜体的分布 的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侵蚀类型强度,并进行水土流失分区; 4.注意调查谷坡滑坡分布、规模,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 5.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 1.多年冻土的季节融化和季节冻结层的厚度,确定冻土的上限深度; 2.根据冻土成分、岩性、含水量等进行冻土工程地质分类; 3.注意调查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融冻作用对岩石或土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调查各种冻土作用及现象的分布,根据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稳定性 1.对地方病的分布、病因进行调查评价,提出防治措施 冻 土 地 区 1.查明多年冻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注意调查多年片状冻土、岛状冻土的分布规律及上部活动层的厚度; 2.注意调查河、湖融区及构造融区的形成与分布; 3.注意调查冻融产生的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形成、分布 1.查明各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冻土层上水层间水及层下水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及其之间的水力联系和补迳排条件及水量水质的变化; 2.注意调查由冻土层下水或其他承压水出露所形成的泉(包括矿泉与热矿泉水)的分布及控制因素等 5.4 各类勘查区需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应按表2执行。

表2 1:50 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 抽水试项目 地区地区 类型 总观测点数 个 观测路线间距 m 验 (占水文地质点) % 复杂地区 平原区 中等地区 简单40-60 1500-2000 10-15 1-3 10-15 60-80 1000-1500 15-20 3-5 15-20 25-30 20-40 80-110 800-1000 20-25 4-6 20-30 原位水质简个 水质全分析 原状土样 勘探钻孔数及进尺数 个/m 测试 分析 (占水% 30-35 30-60 10-20/1 000-2000 8-15/1 000-1 500 20-25 15-30 5-10/800-1 200 个 样的) 个 地区 复杂地区 滨海中等地区 地区 简单地区 复杂地区 黄土中等地区 地区 简单地区 复杂地区 丘陵中等地区 地区 简单地区 复杂地区 岩溶中等地区 地区 简单地区 复杂地区 冻土中等地区 地区 简单地区 25-35 2000-2500 5-8 15-20 5-8/400-600 35-50 1500-2000 8-10 15-20 50-80 1000-1500 10-15 15-20 10-15/800-1 000 8-10/600-800 40-60 1000-1500 15-20 15-20 6-10/600-1 000 60-90 800-1000 20-30 15-20 90-130 500-800 30-40 15-20 10-15/1 000-1 600 8-12/800-1 400 40-60 1000-1500 10-20 15-20 6-8/400-1 000 60-90 800-1000 20-30 15-20 90-130 500-800 30-40 15-20 10-15/800-1 200 8-12/600-1 000 40-60 1500-2000 10-15 1-3 10-15 15-20 15-20 60-80 1000-1500 15-20 2-4 15-20 15-20 20-30 80-110 800-1000 20-25 3-5 20-30 15-20 30-40 15-20/1 000-1 200 10-15/800-1 000 8-10/600-800 40-60 1500-2000 10-15 1-3 10-15 20-25 15-30 5-10/600-800 60-80 1000-1500 15-20 3-5 15-20 80-110 800-1000 20-25 4-6 20-30 30-35 30-60 10-20/1 000-1 200 25-30 20-40 8-15/800-1 000 a. 本着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原则,所规定的工作量指标应包括符合质量要求已有的各项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再补充设计部署各项工作;

b. 勘探孔包括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两者所占比例可根据勘查区内的具体要求与研究程度差异确定;

c. 勘查区进行了遥感图象解译的,并取得预期地质效果者,野外测绘工作量,可按规定指标减少30%-50%;

d. 总观测点数应包括地质地貌点10%,水文地质点40%,工程地质点30%,环境地质点20%左右,根据工作区情况灵活掌握;

e. 1∶10万综合勘查可按表2工作量减少60%进行。 6 综合勘查技术要求 6.1 遥感解译

6.1.1 1∶50000综合勘查应充分应用遥感图象进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解译。遥感图象一般应用航空象片与卫星象片为主,有条件时可进行红外扫描或多光谱摄影。

6.1.2 遥感解译的基本要求

a. 进行象片质量鉴定,搜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资料,建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b. 以不同时间的大比例尺航空象片为主,结合应用不同波段卫星象片进行解译; c. 除运用最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有条件时,可采用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密度分割,影象边缘增强,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突出有效信息,以提高遥感解译效果; d. 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解译。 6.1.3 遥感图象主要应解译的地质问题

a. 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与地貌基本轮廓;

b. 断裂及隐伏断裂、隐伏构造的位置及其富水的可能性;

c. 外动力地质现象(滑坡、坍塌、泥石流、坡面冲刷、河流侵蚀、风蚀与风成堆积、冰川冻土、岩溶塌陷、地裂缝等)的分布;

d. 泉点、泉群、泉域、地下水溢出带出露位置、地表水体以及河流、水田、沼泽地、盐碱地的分布;

e. 古河道及浅层淡水的分布范围与可能富水地段; f. 各类地层岩性的分布范围;

g. 地表水体污染情况,工业与生活废物堆放场地的分布。

6.1.4 遥感解译按室内初步解译、建立野外解译标志、室内详细解译、野外验证的程序进行。在编制设计书前应完成室内初步解译,编制设计使用。后三个程序的工作与野外测绘同时进行。

遥感解译要与野外测绘紧密结合,不断丰富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解译标志,提高测绘效果。

6.1.5 遥感图象的解译应提交航片镶嵌图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貌及外动力地质现象解译图和说明书等解译成果。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续表1岩溶地区地质地貌1.查明碳酸盐类地水文地质1.棵露岩溶地区要查工程地质1.对各类碳酸盐岩层及其夹层,研究其单层厚度、风化程度、岩溶发育情况,构造破碎程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基础和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如在有利构造条件下,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页岩夹层对防渗效果也应进行研究;2.着重调查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zcyg7ykug4m0xd0pdy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