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 (《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
(1)入:古时父子分别居住。入,是入父宫,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2)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在外。弟,同“悌”,善事兄长。这里指用悌道对师长,或长于自己的人。 (3)仁:即仁者。
(4)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在外面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守信,要广泛的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评析】
何谓孝?《说文解字》解释:“孝,善事父母也。从老者;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孝乃德之本,在家唯孝,在外为忠,对友能亲,对众能仁,对万物能慈爱。
父母儿女是一种缘,轮回之中恩恩怨怨,欠债了要还,受恩了要报。这些唯有孝才能得以了断。 父母是生命之根本,给予人身,有人身才能够听闻佛法,能够有返本归真的机缘。 父母之恩巍巍乎如高山不知其远,浩浩乎如大海不知其深,何以回报?
人类是神造的,神也定了人的行为规范:父母要慈,儿女要孝。听从神的旨意,神就赐予人幸福、安康、长久;违背神的安排,神会惩罚人遭受痛苦、灾难、以至灭亡。 【延展】
1、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古人把“孝”看的这么重要的原因何在?
2、在读书和做人这个问题上,你认为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怎么认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百善孝为先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百善孝为先【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论语·学而第一》)【注释】(1)入:古时父子分别居住。入,是入父宫,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2)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在外。弟,同“悌”,善事兄长。这里指用悌道对师长,或长于自己的人。(
推荐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