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 环境问题:(广义)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
称为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指的是狭义的环境问题。
2.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
联系在一起来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局限于从生产技术上去找根源。
3. 《我们共同的未来》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
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4. 环境问题产生的三个层次:一是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二是在社会行为层次上的;三是
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 5.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1)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环境管理可以
通过建设一种环境文化来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服务。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2) 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相对于对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
环境行为的调整是较低层次上的调整,然而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张。其中政府行为起着主导的作用。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都是由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所构成的整体或系统。) 3) 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 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境管理的三项任务是相互补充、构成一体的。其中环境观的转变是根本性的。环境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在短期内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会有明显的效用。行为的调整是具体、直接的调整,可以比较快地见效。“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对这种物质流的控制是观念转变和行为调整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因此,对于环境管理来讲,上述三项任务不可偏废。
6. 环境管理是人类社会管理人类社会作用与环境的行为,管理对象则是政府行为、企业行
为和公众行为。
7. 环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是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是环境管理中的主导性力
量。
8.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2) 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3) 政府施政的法制化
要防止和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从企业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清洁
生产、使用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尽可能的使用由废弃物转化出的资源,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等。
2) 从政府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一是形成有利于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
市场竞争环境,在宏观上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引导和监督。二是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恰当的环境标准,实行各种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积
极性的政策,创造有利于企业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三是加强对有优异境表现的企业的嘉奖,与企业携手共创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3) 从公众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一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积极购买绿色
产品和服务;而是公众作为个体或通过社会团体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公众个体作为个体或通过社会团体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公众个体作为政府的公务员或企业的员工,通过自身的工作促进企业环境保护。
要防止和减轻公众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从公众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公众应提高环境意识,购买和消费绿色环境产品和服
务,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积极参与有利环境保护的活动。 2) 从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应当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制定
法律法规规范公众的生活和消费行为,以利于环境保护;规范和引导非政府公众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
3) 从企业对公众行为的调控角度,应当提供绿色的时尚环保产品引导公众的消费潮
流,尽可能满足公众对绿色消费品的需求;对企业员工不利于环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通过支持公众环保组织影响和引导公众行为。